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中国政治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沈燕清 《南洋问题研究》2006,33(4):71-76,87
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一度被认为是华侨剥削印尼人民的罪证,19世纪末爪哇社会出现反鸦片风潮,殖民政府借机以鸦片公营专卖局取代了鸦片税收专卖承包制。本文作者指出,以公营代替私营,殖民者的最终目的在于从华侨手中夺过经济大权以获取更高的利润,华侨始终不过是荷兰殖民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受原乡传统的影响,中国人在向印尼移民的过程中,也把传统的宗教信仰带到了印尼。自有华人定居吧城之时起,就"有人必有庙"。至元明时期,华人庙宇已遍布印尼各地,尤以吧城为盛。吧国公堂是荷兰殖民时期吧城华人处理华人社会内部诸项事务的具有半自治性质的行政和司法机构,对华人宗教活动的管理是其重要职能之一。吧国公堂名下有华人四大佛教庙宇,即观音亭、完劫寺、安恤神庙和玄天上帝庙,其中以观音亭建立时间最早、影响最大。为管理与维护上述四大寺庙,公堂设置有专门的"掌庙宇公勃低"一职,还定期安排官员轮值管理不同的寺庙。公堂对华人寺庙的管理,包括主持中元节及清明节祭祀等宗教活动、寺庙的重修与维护、募集善缘题捐、监管寺庙日常工作(包括向荷印殖民政府申请僧人移民来到吧城,负责各寺庙僧众的选任、离职和监管,监督寺庙所属土地及房屋的出租,管理寺庙所属器具,监管寺庙日常收支及处理寺庙与周边民众的纠纷等等)。在某种意义上,吧国公堂对华人宗教活动的管理是其半自治性质的一种体现。到19世纪中后期,随着荷兰殖民统治力量的增强,公堂的自治权逐渐被削弱。二战后印尼政府又对华人宗教活动进行诸多限制,于是公堂对华人宗教活动的管理权逐步丧失。1970年代印尼政府更下令将具有华族色彩的庙宇(Klenteng)改为佛寺(Vihara),并禁止华人再建新的庙宇。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清代一些较重要的海外游历笔记,并通过这些游历笔记来研究清代海外华侨社会的基本状况,以此突显其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华人金融业也经历了一次“大地震”。我认为,东南亚华人金融业所受的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呆帐、坏帐大量发生,导致银行、金融公司等金融机关大量倒闭。《国际商报》1997年11月7日载.当时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银行的呆帐总额将达730亿美元,占5国银行贷款总额15%以上。1997年11月10日印尼政府坚持要16家银行清盘,其中安德罗默达银行(BankAndromcda)的主要出资人是华人彭云鹏。12月9日《南洋商报》又载,泰国58家负债累累的金融公司除2家…  相似文献   
15.
沈燕清 《东南亚》2004,(1):21-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大量来自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孟加拉国、中国等国的外籍劳工涌入新加坡,为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1 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国内企业与外籍劳工的纠纷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中中国劳工与雇主的矛盾纠纷日渐激化与复杂,成为中新两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一、新加坡建筑业中国劳工的基本情况建筑业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 0 % ,但新加坡本身劳动力资源十分缺乏,它必须依赖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  相似文献   
16.
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对美国华人社会而言,不仅是一次灾难,也是一次团结起来让美国人重新认识华人社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制衣业作为美国华人社会的一大经济支柱,在美国华人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回顾其发展历程,对于更好地了解美国华人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华人制衣业在美国具体始于何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出现是与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中国人相关的。19世纪以前就有不少华人来到美国,他们分布在美国东西海岸。这些移民中有一些人开始从事制衣业,如广东“四邑人”在裁缝、修理、修补和屠宰业中占支配地位,中山人则垄断水产零售、缝制女服和园艺。1848年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大量华人来到美国西海岸,西海岸华人制衣业相应发展起来,尤其是南北内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大力试行“两种教育制度”,在各地兴办各种半农(工)半读学校。作为新中国侨务宣传的重要“喉舌”,《侨务报》对“两种教育制度”展开一个多层面、广泛性且形式多样的舆论宣传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种教育制度”的推行受到严重冲击,《侨务报》的舆论宣传工作也深受影响。1967年1月《侨务报》停刊,其相关工作也陷入停滞。  相似文献   
19.
印尼是东南亚主要的移民输出国之一,2012年其海外劳工总人数约为600万人。2001年以来,印尼采取"大爆炸"(Big Bang)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实行权力下放,授予地方广泛的自主权,这对其海外移民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分权化背景下,印尼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移民治理法规,但由于改革自身的缺陷所在,印尼的海外移民治理也存在诸多问题,且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相似文献   
20.
暹罗曼谷王朝在鸦片问题上施行的是一种比较矛盾的政策,一方面,历代国王都试图限制乃至消除国内的鸦片吸食习惯;另一方面,暹罗政府又力图从鸦片销售中汲取税收。这种政策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迄今为止毒品问题在泰国仍难以根除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