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新社会阶层作为一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浪潮中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社会群体;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新社会阶层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主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新社会阶层的成分构成及其政治需求、政治属性及其政治资源以及新社会阶层对统战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影响等问题上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2.
83.
84.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两种国际秩序思想:一种是强调国际体系格局霸权结构化或单极结构化的霸权秩序思想;另一种是强调国际体系格局均衡稳定化的均势形世界秩序思想。习近平提出的中国特色国际秩序思想与西方的国际秩序思想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分野。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国际秩序思想所蕴含的批判逻辑、建构逻辑和发展逻辑反映着新时代国际新秩序建立的理性价值向度和新文明范式,对于反对以新的法西斯主义方式改变战后秩序以及以新的霸权主义促成单极世界的企图,建立公正、合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无疑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5.
市民社会的理性化制度诉求是形成现代生态危机的制度性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批判现代市民社会弊端的基础上,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生态正义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市民社会事实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正义形成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6.
主体性构成了伦理与价值共同的本体论基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体现或表现为一种“差序格局”,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特定的道德化价值实现和制度化价值实现的路径抉择: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伦理的现代化转向就是一个中国传统伦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而不是一个割断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8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党的领导集体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之中,党的领导集体逐步形成了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而顺利解决了"回到马克思"、"如何回到马克思"、"回到哪个马克思"以及"让马克思走入当代"之间的困惑,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8.
“生存论转向”、“社会有机体转向”及“世界历史转向”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体论基础,而“生存论原则”、“系统整合原则”及“差异性发展原则”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总的来说,指的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0.
武汉市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必然产物,有着一系列发展的动力和独特的实现途径。总的来说,武汉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具有从属性与配合性、层次性与选择性、民主监督性和协商性以及有序性和制度化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