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2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之洞在汉期间,长期发展洋务,推行新政,耸朝野之视听。他在多方面标新立异,敢为天下先,做了大量前人未能做也不敢做的大事,不仅在武汉开风气之先,也为全国所瞩目。张之洞的新政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教育、市政、治安、社会等诸多领域。其中许多事不仅做早,而且做大、做强,建树颇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和民间影响。  相似文献   
12.
皮明庥 《世纪行》2011,(1):28-28
在一次讨论会上,有同志向我提问。我不假思索地说,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故人们便称为辛亥革命首义。设问者说,难道在辛亥年是武昌首先起义吗?广州在同一年3月29日就发生黄花岗起义,比武昌还早半年。也没有叫广州首义。又说,在保路运动中.四川发生成都起义,而且各地起而响应者有全省各州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武汉通史》精要连载之八,主要介绍了“七七”事变后国共再度携手、共同抗日,进行武汉会战,以及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统治,解放武汉等史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武汉通史》精要连载之七,主要介绍了北洋军阀王占元在汉的统治,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二七”大罢工的爆发、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以及“八七”会议的召开等史实。  相似文献   
15.
对于有3500年城邑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来说,历史上有几多兴衰,政坛上有几多风云。但是武昌、汉阳和汉口,从殷商至清代中期,总的来讲还是三个地区性的封建市镇。穿越了漫长的时间隧道,武汉在进入近代后,实现了城市新崛起,一展其都会雄风.  相似文献   
16.
皮明庥 《学习与实践》2009,(11):164-168
殷增涛同志所著《不停跋涉的青春》(简称《青春》,下同)于2008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展读此书,联系当年殷增涛同志在中共武汉市委和江岸区委为武汉市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所作的探索和奉献,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在书中体现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竣工的武汉内环线,宛如一条银链,在江汉交汇的大地上,铺下了一个圆圈,把鼎立的武汉三镇串成回环的整体。在内环线的一个个节点上,我们仰望着“南继高拱”的黄鹤楼,俯视着惊涛拍岸的大江,浏览着人流如织的通衢闹市、拔地而起的巍巍高楼。这些都给武汉又增添了几许风采、几多魅力。毫不夸大地说,内环线的建成是武汉城市文明发展史上的丰碑,是长江文明——人民征服长江的道桥宏构。三镇“圆”梦长江、汉水交汇于武汉,既联结汉口、武昌、汉阳,又将之割裂为3个板块。“一瓢舀起两江水”,“天上打雷响三镇”,但近在咫尺、遥相呼望的三镇,联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武汉是没有根基的城市。其实不是武汉无根基。而是持此论者不了解武汉的文化和经济根基,而我们对城市的文化根基又研究、宣传得不够。其实,武汉是一座有3500年建城历史的特大中心城市,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建设史居于首位。在3500多年前,连我国的古都西安还没有建城。北京建城也只有3100年左右。上海只有700多年,广州约2000年。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辉煌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动荡的现代、崛起的当代,历万世而不衰,为举世所瞩目。邓小平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铸造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国家之魂。他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因素注入民族精神,形成当代以爱国情感为根基的民族精神,“走自己的路”为主轴的民族精神,整合中外文明、蕴含现代理性的民族精神。陶铸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是国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武汉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已于近期全面开展,为便于设计机构全面、深入地了解我市城市历史与发展的脉络,广泛听取各界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构想,总体规划修编专班于7月11日召开了“从历史走向未来———武汉市战略规划文史专家座谈会”。现将与会专家发言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