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0篇
  免费   613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19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6篇
法律   1302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245篇
政治理论   105篇
综合类   26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1.
华泽  韩敏 《中外法学》1995,(3):58-59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破产法》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和缺陷。 一、关于企业破产时间问题 《企业破产法》第3条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也就是说,在我国,“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即“清偿不能”是企业法定的破产原因,所谓“清偿不能”不是指债务人主观上不愿清偿或暂时因资金不足等原因未清偿,而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没有能力清偿到期债务。对此,理伦界、立法及司法部门都有很明确的阐述,并基本上达成共识。但稍显不足的是《企业破产法》对企业破产的时间却没有明确的界定,即没有规定企业负债多少或负债多长时间后应强制申请破产。依据《企业破产  相似文献   
12.
<正> 具体行政行为是我国行政法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对具体行政行为性质、地位范围的界定和阐释不仅涉及到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而且关联到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自1989年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具体行政行为加以明文规定以来,其内涵和外延在行政执法和行政诉讼中更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然而,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理论范畴,无论是在行政法学学术界中,还是在行政执法、行政审判的实务界中,都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加以充分、系统的研究。因此,方世荣教授的新作《论具体行政行为》可以认为是行政法学这一领域内的一部开拓性的著作。 该书以具体行政行为作为思考行政法理论的全新视角,通过这一视角,作者关注和反思行政行为的基本理论以及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中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新论纷呈。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的证券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西方各国先后步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证券市场随之发展起来。各国对证券市场管理采用了不同的体制,有的偏重于立法管理,有的偏重于自律管理,但从各国证券市场管理的实践来看,都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Here we consider two ways that nanomedicine might be disruptive. First, low-end disruptions that are intrinsically unpredictable but limited in scope, and second, high end disruptions that involve broader societal issues but can be anticipated, allowing opportunity for ethical reflection.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执法环境和司法人员素质这些外在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刑事法律效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刑事立法本身的因素,即指导立法的政策思想是否适当以及立法方法是否科学。在刑事政策(这也是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被认为适当的前提下,立法方法的重要性便突出起来。刑事立法方法是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亟待拓荒的一块领地。《刑法》颁行10余年来实施成就显著,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有些章节条款需要修改和补  相似文献   
16.
孟庆华  罗树中 《中外法学》1992,(2):74-80,82,45
<正> 第一篇刑法的适用第一章刑法的领域范围第1条本法适用于在其领域内和属于其管辖的其他地域内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第2条本法同样适用于在国外对危害本国内部或外部安全、经济利益或公众健康所实施的犯罪行为。本法也适用于本国公职人员不论属何公民身份在国外所实施的侵犯国家管理的犯罪行为。第3条本法还适用于: 1.发生于停泊在国外的本国商业性或私人的注册船舶或航空器上,且未在实施地受到指控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1979年颁布的《刑法》和传统的刑法理论,为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保障作用。但随着法人犯罪的大量出现和日趋严重的现实状况,降低了刑法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也给刑法理论工作者带来了困惑。基于不同出发点的法人犯罪肯定说和法人犯罪否定说的论争,无论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都有  相似文献   
18.
诉讼机制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龙宗智(以下简称龙):首先需要明白的诉讼机制的特征,通俗地说,即诉讼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法学家查比罗认为,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即发生冲突的两方要求第三方解决他们争执的活动。从这个角度讲,诉讼的基本结构就是一种"三角结构。"处于对立状态的原告、被告和居于其间、踞于其上的审判官构成诉讼结构的三个基本支点,三者互动而寻求争端的解决。具体而言,这种"三角结构"蕴含着这样几顶基本原则。一是当事人与审判官相分离,审判官不得同时兼为原告人或被告人,也不能卷入案件的利益之中,  相似文献   
19.
20.
吴撷英  甘超英 《中外法学》1989,(1):43-47,26
<正> 1983年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在"移民与归化局诉查德哈"案件中判决美国国会行使了50年之久的立法否决权为违宪。判决一公布,旋即引起各界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