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328篇
中国共产党   97篇
中国政治   251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124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51.
利用人工智能的推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以及建立海量且有效的法律知识库,算法有可能接管司法决策。目前已经获得广泛应用的法律信息检索系统、法律专家系统皆属辅助型法律智能系统,它们的研发和使用为决策型司法智能系统奠定了技术和经验基础。然而,要使司法决策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必须在运用法律推理、掌握法律语言以及深度学习经验性知识方面取得决定性突破。人工智能司法决策必然要求重新审视法律推理逻辑,重构审判责任理论,重塑法官职业身份内涵,甚至改变司法决策过程中人机互动的关系格局。为了避免变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须划定人工智能司法决策模型建构的限度。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应符合国际通行的技术安全标准,介入应以司法公正为价值追求。通过构建合理的算法规则机制,对算法不透明性提供必不可少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852.
新时代,以人工智能赋能党建工作正成为实现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大数据分析技术、专家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多Agent系统、智慧平台等为党建工作带来了发展机遇,其在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廉洁形象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供给相对不足、交叉学科人才储备存在短板、数据信息安全、“数据孤岛”以及数据使用的低效性等问题,也制约着党建工作智能化建设。对此,可以从技术环境、人才培养、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与数据共享机制入手,推动党建工作智能化。  相似文献   
853.
肖晞  王一民 《探索》2023,(6):53-66
人工智能技术的重大突破性进展为高水平国家安全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动力。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可以从理念、机理和路径三个维度展开系统分析。就理念而言,“四个统筹”整体明确了人工智能赋能的价值引领,即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维护安全和塑造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善智与善治。就机理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感知、机器学习和机器行动三个阶段与国家安全战略规划、国家安全能力提升、国家安全风险应对三个方面耦合,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获取数据、学习、推理、智能计算、提升作用效能等有效赋能国家安全。就路径而言,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提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全和助力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经济领域安全风险;提升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的保障力度;赋能国际安全合作升级,科学高效应对全球性安全风险挑战等。  相似文献   
854.
技术进步与时代变迁促使战略稳定的体系框架发生了重大变化。战略稳定理论的研究视角也经历了从核战略稳定、军事战略稳定到复合战略稳定的转变。一个新时期的复合战略稳定模型为探求上述理论与现实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支撑,即通过战略能力、战略行为和战略意愿等三大链条,分析复合战略稳定的要素构成与互动关系,并且选取最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作为案例,分析其在复合战略稳定模型中的作用路径。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能够打破国家战略能力、战略行为和战略意愿三者的间隔,通过对战略能力的全面渗透效应、对战略意愿的双向引导效应、对战略行为的动态介入效应,从正负两个方面影响复合战略稳定。但是,人工智能对战略稳定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是负面的。这一发现,对于更好地认识人工智能对战略稳定的影响,以及维护战略稳定和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55.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引发传统版权领域的诸多挑战,生成式人工智能主体资格、创作内容作品属性、版权侵权责任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遵循“人类中心主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主体资格面临既有制度规范、民事基础理论等方面的否定。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内容具有可版权性,值得版权保护。为此,需要明晰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内容的权利主体,确立以约定优先为原则、以使用者为主导的版权归属路径。同时,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版权侵权责任判定体系,准确划分机器学习行为的合法边界,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56.
"类案不同判"问题是司法责任制改革中的一块硬骨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运用智能检索技术辅助解决"类案不同判"问题日渐彰显其理论与应用价值.通过智能技术,对类案进行归纳、分类、检索、推送,为实现"类案同判"、维护司法公平给予支持.本文通过检视智能检索机制在类案裁判过程中的辅助路径以及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试提...  相似文献   
857.
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已被运用到律师行业。在法律法规快速更新的时代,律师相关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应用成为其职业的最大特色。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阐释了人工智能在律师职业运用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优势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法律文书整理工作化繁为简,提供低成本高质量法律咨询。劣势为:适用法律较为僵化,当事人隐私受到威胁,作为机器缺乏与当事人的情感沟通。法治工作深度推进、公民对法律服务需求日益扩大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工智能在律师执业中的运用带来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传统观念固化、不具有主体性和发生侵权归责不明等问题,给人工智能在律师执业运用中带来了挑战。应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在律师职业发展中的优势,克服劣势,积极迎接外部挑战,规避威胁,从而帮助律师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让人工智能技术为律师精准执业赋能。  相似文献   
858.
作为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样态,生成式人工智能演进速度快、赋能范围广、影响程度深,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挑战,成为事业发展的新变量。就网络统战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国际话语权三方面带来新挑战。对此,网络统战要及时掌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状况,了解相关涉网重点群体的特征,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做好人的工作提供依据;要充分发挥网络统战工作对象的积极作用,为“智能向善”发展贡献统战力量;要解决人工智能“本领恐慌”的问题,推动“互联网+统战”向“智能+统战”进化。  相似文献   
859.
曲睿  李景 《法制博览》2023,(16):47-49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法治体制完善、执法严格化等方面带来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发展前期部分地区存在的立法滞后性问题也会随之暴露出来,甚至会造成法律分级情况严重。因此才需要完善立法原则,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定期更新法律条例、制定统一的守法标准,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从源头控制法律问题的发展,为法治建设提出全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60.
曹媛柯 《法制博览》2023,(23):22-24
虚拟现实技术飞速进步,为打通现实与虚拟世界壁垒提供坚实的基础。元宇宙是运用一系列新技术创造出来的虚拟空间,更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映射。随着元宇宙产业持续发展,创作主体逐渐增多,创作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元宇宙空间创作主体的适格性问题、创作内容是否构成作品等问题需得以回应。元宇宙空间区别现实空间具有虚拟性的特征,因此探讨其下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