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美两国安全关系在两国总体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关系,对于维护两国安全关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核威慑实力弱于美国,中美之间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战略稳定关系的不对称核稳定态势。中国对美国存在一定的核威慑能力,但有效性仍有差距和不足。这一差距容易使美国产生压制和削弱中国核报复能力的机会主义思想。实施限制损伤战略、发展导弹防御能力、进行战略反潜是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机会主义的主要行动。美国谋求削弱中国核报复能力、打破中美不对称核稳定的企图,与中国努力维持核威慑能力、维持中美不对称核稳定的行为形成了两股力量相持的态势。中国应重点提升核武器的质量,提高威慑信号的传递效能,以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打消美国战略机会主义心态,维持两国间的战略稳定,特别是危机稳定性,筑牢遏制战争爆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美战略稳定关系已经超越经典战略稳定性,向着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方向演化。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是稳定两国关系的客观需要。彼此战略竞争加剧给中美之间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在美国提高核力量于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核武器重新作为霸权工具的背景下,中美战略稳定性面临挑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挑起贸易争端,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减弱,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必要性凸显。中美之间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在维护国际体系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这为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框架包括建立在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双方经济的深度相互依存、战略互信、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等四根支柱,其中以非均势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为核心支柱。虽然中美战略互信存在短板,但随着中国战略核力量的进步、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继续维持和双方对话交流与合作机制的成熟和完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将不断巩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国家实力、战略意愿、战略部署等方面分析中国主流社会对美国及中美关系的战略认知,指出中美关系在中国国家战略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刚刚开始,这一进程可能持续数十年,而美国维护惟一超级大国地位的战略意愿依旧强烈。美国全球战略东移使得中美关系成为影响世界格局与未来走向的核心因素。中国强调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不对抗,不争霸,致力于通过合作与协调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4.
权力转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维护中美战略稳定成为攸关中美关系发展以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构建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是实现中美战略稳定的基石。传统战略稳定理论主要基于美苏两大对称性阵营的敌对关系,对于不对称性和动态权力转移背景下的中美核战略稳定性的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不足。基于非对称战略平衡视角,中美核战略稳定性框架应以保证中国第二次核打击能力为基础。在机制层面,中美要加强交流、协商和谈判以建立相关机制,逐渐形成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共识,推动达成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协议、条约等法律性承诺,从而构建稳定中美核战略关系的政治框架。在结构层面,中国无需谋求与美国对等的核力量。统筹考虑军事效用和政治效果,构筑包括核实力、核威慑决心和核威慑信息传递的完备核威慑战略,确保处于弱势的中国拥有对美国进行核反击造成美不可承受损失的能力,是实现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际观察》2021,(2):103-126
人工智能的多场景适应和军事化应用不仅让其成为了影响国家安全和国际权力均势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成为了中美两国科技战略竞争的核心内容。经过长期的竞争之后,中美两国现已在"安全规则体系""技术联盟""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技术产业链与供应链"等诸多重要领域形成了"分层金字塔"式的战略竞争体系。这种竞争体系蕴含着技术竞争与政治权力争夺的双重逻辑,其本质是国家利益竞争,是"技术—政治"逻辑互动的结果。因此,中国应当辩证地看待大国科技竞争的作用,既要通过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优势来提升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实力,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时又要通过不断加强多边合作来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标准规则的制定工作,不断增大话语权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命性技术,正在从根本上变革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及方式。面对这一发展趋势,美国已将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人工智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是影响和塑造未来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变量。人工智能能够优化美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力量配比,弥合并纠正美国社会内部的分裂和失序状况,并助推美国军事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其次,有效克服人工智能的负面效应是确保未来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人工智能可能引发诸多社会和道德问题,其固有的缺陷也将增加战争决策的风险成本,还可能增加武装冲突的频率和强度。最后,美国强调中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未来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无法避免,美国认为中国正在试图“挑战”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为应对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对华遏制政策,中国应制定和形成人工智能研发以及应用规则和规范;通过制度化协调与合作来规制中美关系,努力避免“科技冷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霸权国的能力、意愿、合法性和霸权周期性是分析霸权国战略的四大基本要素。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美国进入霸权周期的尾期,并处于实力相对衰落之中,但美国的称霸意愿依然强烈,出现实力和意愿的背离,美国霸权的合法性出现危机,美国因此表现出担忧失去霸权的焦虑,并采取相应措施。亚太地区是美国维持其全球霸权整体战略的关键一环。2011年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在战略上限制中国和防范中国,谋求以低成本维持美国主导的亚太新秩序。中国可通过实施"五心"战略化解美国的再平衡战略,避免中美走向大国政治对抗的历史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8.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发展新的里程碑,在语言表达、自我强化等方面表现突出,展现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前景,在多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会可预期地改变国家安全态势。在意识形态安全层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恶意运用使渗透方式更加多元,渗透效能更加显著。在国际舆论层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规模使用将进一步使舆论场复杂化。在国家实力发展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继续拉大国家实力差距,国内公共权力与权威进一步分散。在军事安全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战场信息收集和战场指挥,国家之间的认知战对抗能力重要性日益提升。在法律规范层面,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责任主体不明晰,现有法律法规难以约束基于该技术开展的犯罪行为。在社会稳定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冲击劳动力市场,重塑人才发展模式。面对新技术冲击下急剧变化的新安全态势,应建立更多元协同的创新和应用体系,在国际上共享发展成果,完善法律体系,推动该技术服务于国家利益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一个大国会从“风险规避型”偏好向“风险承担型”偏好转移?大国风险规避或风险承担的战略偏好并不总是与实力对比或战略环境相匹配,有时在现状收益递减或相对权力优势最大化时选择克制战略,却在仍处于现状收益递增或权力劣势时选择冒进战略。对于解释风险偏好的这一不确定性特征,可通过对国家战略自主性、战略动机、安全困境和风险偏好惯性等进行关联性考察,采取兼具体系变量与单元变量的综合路径,探究非本意的系统效应结果。通过对近代欧洲多极体系与美苏冷战两极体系的结构性和进程性考察,验证了自利德尔.哈特到保罗.肯尼迪的目标—手段的动态平衡对大国应对战略风险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战略自主性与风险偏好的惯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传统的战略稳定理论在当前安全环境中的现实意义为分析起点,探讨了建立中美新型战略稳定的概念界定、推动与干扰因素及可能的维持途径等内容。本文认为,中美建立新型战略稳定需要一个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可以推动双方增强互信,降低双方发生危机与冲突的可能性,并提供一定的途径管控双方的安全意外与危机,有利于稳定中美两国的核力量,有利于两国建立起稳定的战略与安全关系,并促进中美关系整体稳定,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全球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1.
Innovation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 enabling a new class of applications that can negotiate with people through chat or spoken language. Developed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behavioral science research, these algorithms can detect, mimic, and leverage human psychology, enabling them to undertake such functions as the detection of common mistakes made by novice negotiators. These algorithms can simulate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at shape human negotiations and make use of these models to influence negotiated outcomes. This article reviews some of the scientific advances enabling this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how it is being used to advance negotiation research, teaching,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2.
全球安全治理视域下的自主武器军备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进展,不断智能化的自主武器日益显现出伦理和安全风险,使得限制或禁止自主武器成为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新兴议题。相比其他军控对象,自主武器军控进程在过去几年中获得较快推进,其中《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会议已决定设立政府专家组专门探讨自主武器问题。文章系统梳理了自主武器军备控制的概念、伦理和安全争议,旨在通过这种梳理更好地理解自主武器军控进程发展的动因,并对这一进程的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当前,自主武器军备控制的主要动因集中在道德层面,特别是让机器自主决策杀伤引发的伦理忧虑。而从安全层面看,自主武器蕴涵的安全风险在其他新兴技术领域同样存在,而发展和使用自主武器带来的战略红利依然显著,这使得主要国家推动自主武器军控的意愿并不强烈。在权力政治与道德政治的博弈下,自主武器军控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将难以形成实质性成果,稍有可能的是通过“软法”等非约束性方式塑造一定的国际规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可以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在确保战略利益的同时营造有利的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3.
深度伪造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发展的产物,自2017年第一个深度伪造的作品出现,深度伪造正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扩散。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有心者制作各种深度伪造作品的门槛大大降低,导致互联网和各种社交媒体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深度伪造作品。深度伪造技术既有造福于人类社会的正面功能,也有给国家安全带来风险与挑战的负面作用。它不仅给国际形势和国际安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国际社会本就存在的“信任赤字”更为恶化,而且在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国民安全等领域制造了更多、更为复杂的问题。国际经济犯罪团伙利用深度伪造对中国企业和民众进行诈骗活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频频利用深度伪造的作品,在涉疆、涉港等问题上对中国发难;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国际上的各种势力更是利用深度伪造争取中国的民意,造成部分民众认知的错乱;等等。要治理深度伪造所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就要在总体国家安全架构下完善针对深度伪造的综合治理体系,同时倡导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的理念,与国际社会共同打造数字时代人类安全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安全学的创建为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提供了整合与成长的契机。人工智能技术并非基于安全目的而诞生,却因其核心功能可以与既有安全体系内的诸多环节建立深度链接,从而获得了内在的安全属性。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学存在深度耦合关系,国家安全学研究框架能够为人工智能安全议题网络的建构提供基础条件。人工智能本身蕴含的“双重时空意义”与国家安全学框架内特点各异的安全领域形成复杂互动,能够在学科框架中建立以“中心—外围”结构为基本特征的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议题网络。国家安全研究的六个领域同时兼容人工智能的双重身份:在研究视角更加宏观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将以系统性要素的身份创建广泛的新议题,并成为网络的中心节点;在安全内涵相对具体的网络安全、核安全与国土安全领域,人工智能则成为重要的赋能主体,塑造了网络的半中心区域。其余十个国家安全领域与人工智能的链接相对松散,人工智能分别以博弈客体、功能性要素和技术性要素的身份发挥次要作用,从而构成议题网络的外围区域。议题网络的创建有助于人工智能安全研究迈入学科化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