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3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662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8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24篇
法律   647篇
中国共产党   1138篇
中国政治   1342篇
政治理论   454篇
综合类   97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66篇
  2011年   596篇
  2010年   548篇
  2009年   591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石勇 《南风窗》2014,(9):2-2
<正>我们注意到,随着很多"老虎"级的官员在中央强力反腐中落马,和他们有利益勾连的商人也一并倒下。仅仅以四川为例,3名省部级官员李春城、郭永祥、李崇禧的背后,牵扯出了一批商人。最著名的,是黑社会老大、四川汉龙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此外,还有成都工投集团董事长戴晓明、四川明星电缆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广元,以及中旭盛世风华投资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吴兵等。这是一个看上去很自然的结果,反  相似文献   
992.
张哲馨 《国际展望》2014,(3):35-50,155
针对世纪之交东亚地区安全与区域一体化形势的发展,中国于2002年7月向东盟地区论坛提交《中方关于新安全观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方的安全观念和政策主张。这些观念与东盟当时的地区安全观彼此相容,为本世纪头十年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随着近年来东亚地缘局势的变化,东盟的地区安全观出现重大转变,中国与东盟在地区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实现地区安全的基本条件以及维护地区安全的方法等方面均产生较为严重的分歧。在此情况下,东盟对华战略疑虑不断上升,一些国家开始大力提升军备并寻求区外大国的帮助和保护,这又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相互契合,形成东盟与美国合作共同抗衡中国的战略态势。由此而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安全困境,对双方关系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障碍。为了巩固有利于自身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中国须调整和补充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对其进行及时"升级"。具体而言,需要在坚持新安全观核心思想的基础上,重点促进地区各国对利益相系、义利相融这一原则的共识,主动消除东盟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不断扩大双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逐步超越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困境,使双方关系重回全面包容性合作的轨道。  相似文献   
993.
本文着重强调中国和印度开展多边外交合作的必要性;回顾了中印双边协调机制和"金砖国家"等多边机制建设进展;提出经由中印战略对话发起合作倡议,通过"金砖国家"机制凝聚共识,在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框架下构建中印多边外交合作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缘何不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2月22日,就日本、德国等八国集团一些成员近来纷纷表示愿邀中国以观察员身分出席7月份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甚至加入该集团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再次向外界声明中国无意参加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及其相关活动。 在此之前,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已经多次表明了同样的态度,但外界始终猜测中国会对邀请有所响应。在八国集团的历史上只有拒绝别国(如澳大利亚)申请加入的记载,从没有过被拒绝的经历。  相似文献   
995.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粮食安全化与政治化是国际政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鉴于此,重新发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形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粮食对国家安全、国家权力以及国家道义层次考察彼时粮食安全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生粟之国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富国以粟”,粮食是国家富强的保证;粮食关乎人心向背和国家道义。齐桓公为建立霸业实施了粮食外交与粮食战略,开创了现代粮食战争的先河。“不生粟之国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粮食安全思想的核心和根本,也是对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再发现的落脚点。基于此,当代中国粮食安全战略应立足于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障国内粮食生产,积极开展粮食外交,实行粮食“走出去”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这不仅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最重要的物质基石。  相似文献   
996.
王炳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做过周恩来的助手,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在国共两党之间,在中美两国之间,他穿梭往返,立下了武仗文打的功绩,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7.
1999年德国政坛风云变幻,施罗德政府在内政外交各个方面经受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内外政策作了一些调整,保证了执政联盟平稳跨入21世纪。未来一年施罗德政府执政重点仍将在内政方面,着力点是确保执政联盟内部稳定和解决税收、债务、失业等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外交上将继续调整各项政策,保证德国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998.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维和政策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从有效的国际主义到坚定的多边主义,从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到美国式的国际主义,最后回归到有效的多边主义。虽然变动不居,但从本质上讲,美国的维和政策基本上遵循着一条主线,即美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程度,取决于美国政府对维和行动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的认知,以及国内压力(国会、民众)与这一认知间的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999.
1954年 4月 26日,由周恩来总理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抵达瑞士,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为了挫败美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阴谋,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威望,周恩来以他高超、娴熟的外交技巧,本着真诚的和平愿望在会上或会外,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   1954年 5月 6日,周恩来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特地宴请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世界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等人。   当时,卓别林正遭受美国当局的迫害,在瑞士政治避难。接到中国的邀请,他愉快地按时赴会,受到周恩来的特别关照。宴会上,周恩来与卓别林谈得非…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以区别于其他学者的角度从诉讼程序的公平性、当事人的充分参与性和对尊严的充分尊重性三方面对诉讼程序的正义标准进行粗浅分析 ,从而提出公平、参与、尊严是诉讼程序获得正义的三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