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52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作为法医昆虫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嗜尸性甲虫在腐败晚期干化和白骨化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中具有双翅目昆虫所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并对尸体的腐败、破坏、分解和姿势改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嗜尸性甲虫在尸体上的演替,分析了嗜尸性甲虫演替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嗜尸性甲虫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和前景。虽然目前对嗜尸性甲虫的研究还很少,但嗜尸性甲虫在法医鉴定中的作用将在今后受到越来越多法医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2.
目的应用经典DNA条形码和28S r RNA基因鉴定洛阳地区5种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评价其在常见嗜尸性麻蝇种属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洛阳地区常见嗜尸性麻蝇类标本18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Chelex-100法提取足部DNA,扩增并测序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和28S核糖体核糖核酸(28S r RNA)基因片段,BLAST比对后,与来自DNA条形码数据库(Barcode of Life Data,BOLD)的中国和韩国地区20条相应蝇种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 7.0软件整理分析所得序列,计算碱基组成、种内及种间进化分歧率,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鉴定18只嗜尸性麻蝇归于3属5种。每个样本获得COI和28S r RNA的扩增长度分别为646bp和721bp。在线BLAST比对结果显示样本COI序列相似度99%以上,邻近法构建发育树Bootstrap值为1 000,5种麻蝇可以较好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38个样本COI种内范围为0~0.022,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种间范围在0.057~0.090;赤尾麻蝇和红尾粪麻蝇种间范围在0~0.086。5种麻蝇的28S r RNA序列发育树显示,棕尾别麻蝇和急钩(亚)麻蝇明显各自聚类,其余3种成一类。结论对于本研究中的5种嗜尸性麻蝇,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有效区分棕尾别麻蝇、酱亚麻蝇和急钩(亚)麻蝇,28S r RNA基因只可以区分棕尾别麻蝇,二者可作为形态学鉴定之外的重要方法补充。  相似文献   
73.
斑点叉尾鮰维氏气单胞菌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无菌操作技术,从患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肾中分离病原菌,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同时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由维氏气单胞菌引起的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的肝、肾、脾、肠、脑、鳃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从患病鱼的肝、肾中分离到形态、大小一致的细菌,经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镜下可见患病叉尾鮰肝细胞严重空泡变性,部分区域肝细胞坏死、溶解,相互融合成溶解性坏死灶;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充满大量红细胞,肾小囊扩张,肾间质严重出血,拟淋巴细胞及造血组织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脾出血,淋巴细胞减少,大量含铁血黄素及红细胞浸润;肠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水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充血;脑浆膜和基质水肿;鳃小片毛细血管严重充血,基部细胞增生,呼吸上皮浮离,有的呼吸上皮细胞和柱细胞变性、坏死,使部分鳃小片腐离脱落。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可引起斑点叉尾鮰多器官组织,特别是肝、肾、脾、脑、鳃等重要功能器官出现典型的病理变化并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74.
将西伯利亚鲟分别经腹腔注射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和浸泡在菌浓度为1×107CFU/mL的水体中,腹腔注射组分别于接种后第12、24和36h剖杀,浸泡组分别于浸泡第24、48和72h剖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在西伯利亚鲟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注射组在第12h阳性信号首先出现在脾、肾、肝、心肌中;第24h在肠道、肌肉、胃及性腺中出现阳性细胞。浸泡组第24h阳性信号首先出现在脾、肾、肝、心肌中;第48h在肠道、肌肉、胃及性腺中存在阳性细胞。阳性信号主要位于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偶尔出现在组织间质中。试验证实,嗜水气单胞菌首先侵袭的是脾、肾、肝、心肌、肠道等组织,然后是肌肉和性腺,而脑组织中一直未检测到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75.
高度腐败尸体的死后间隔时间一直是法医实践中的难题。通过在现场腐败尸体上提取的嗜尸性昆虫,判断其生活习性,可以较准确地进行死亡时间推断,因此对嗜尸性昆虫种类的准确鉴定十分重要。由于案发现场环境复杂多变、人为破坏等情况,往往现场仅能发现一些干的嗜尸性昆虫样本、昆虫破残的肢体以及于蛹壳等,用形态学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受到一定限制,取而代之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对嗜尸性昆虫进行种类鉴别。  相似文献   
76.
为了明确案发现场昆虫证据的分布,为法医昆虫学现场昆虫证据收集提供借鉴,我们利用猪尸体进行模拟,对现场昆虫的分布进行了调查,重点观察了大头金蝇、丝光绿蝇、绯颜裸金蝇、厚环黑蝇、阎甲科、隐翅甲科、埋葬甲科和皮蠹科昆虫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昆虫标本主要分布于尸体上及现场约10米范围的地面和地下,据此我们提出了法医昆虫学现场取样规范。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了从病鱼体内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理。以 4株对诺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及 2株敏感菌株为模板 ,参照杀鲑气单胞菌gyrA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引物 ,进行 gyrA基因氟喹诺酮抗性决定区PCR扩增 ,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 8 T载体 ,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DH5α中 ,小提质粒 ,酶切鉴定 ,测序并分析比较耐药菌和敏感菌的氨基酸残基序列 ,发现耐药菌有 5个氨基酸突变位点 ,分别是 83位点的Ser→Ile,92位点的Leu→Met,1 74位点的Ile→Phe,2 0 2位点的Asn→Asp ,2 0 3位点的Leu→Arg ,耐药菌突变后的氨基酸残基均比敏感菌正常的相对应氨基酸残基分子量大。 83位点的突变与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突变一致 ,1 2 2位点具有保守的Try。  相似文献   
78.
针对普通快滤池单独水反冲洗强度不够的情况,利用压缩空气给反冲洗水流加压,提高滤层的膨胀度。  相似文献   
79.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早期c-fos基因表达的法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c-fos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采用Marm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5min,30min,1h,3h,6h,12h,24h取脑组织,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打击后15min时,即可观察到c-fos基因的表达,1h后表达明显增加,3h达到高峰,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24h可见少量表达。表达呈弥漫性,以皮层、脑干最为明显,不同部位的变化趋势一致。对照组未见阳性反应细胞。结论c-fos基因的表达规律可用于弥漫性脑损伤的早期鉴定及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80.
梁曼  郑娜  张海东  刘艳  刘良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3):242-243,264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某女,39岁。某日因胸闷、气急到一无证“诊所”就诊,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曾口服头孢、氨茶碱、双黄连等药物(具体剂量不详)。给予双黄连3支、地塞米松2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3~4min后面色苍白,意识丧失,脉搏、呼吸微弱,经心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抢救并转送医院,于次日上午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