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安部公房是日本战后文学史上一位特殊的作家。他的作品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 文学思潮的影响, 以有别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新颖文学样式在描述着日本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状况, 关注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物质对人的异化等问题。这些特征在安部公房前期作品中就已经有了 显现。结合作家的经历, 对《无名诗集》、《终道标》、《赤茧》、《墙——— S· 卡尔玛氏的犯罪》等作品 进行初步的分析, 发掘作家创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2.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83.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形态,表现了一种特殊的马克思主义观.它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其特征是寻求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拒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人道主义的阐释.就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而言,重要的是划清"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84.
几十年来 ,我国哲学界基本上把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当作一种世界观哲学并加以认识和评价。其实 ,从其本然状态来看 ,与其说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哲学 ,毋宁说它首先是一种道德哲学。这样的认识和评价 ,可能更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 ,更有利于提高相关研究、教学和宣传工作的科学性 ,最终有利于在更好地承当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理应承当的既帮人求真、又助人致善的人文作用的同时 ,增强自身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85.
本文主要分析了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对传统人性理论的批评,以及这个批评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并结合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简要揭示了萨特与海德格尔哲学间的区别。作者认为,萨特的人道主义说到底是一种传统人性论的颠倒,并不能真正地担负起重建欧洲文化价值的使命。  相似文献   
86.
罗譞 《理论月刊》2024,(2):34-41
随着拉埃尔·耶吉《异化》一书的问世,以及关于互联网社会中“人机关系”“数字鸿沟”“数字劳动”等新问题的广泛讨论,异化理论所具有的社会批判潜能又得以被重新发现。大批国内外学者开始重拾“异化”这一理论武器,对当下的数字社会现实展开批判性思考。然而,伴随异化理论复兴而来的是一场关于“如何判定异化”的路径之争。尽管异化理论在阐释和批判当下的新社会语境时依旧蕴含着巨大的理论潜力,但要想激发这一潜力,就需要对两条路径重新整合,探寻异化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方法论潜能,明晰两条路径分别适用的问题域。异化理论的两条路径在问题意识的起点和方法论支点上保持了高度一致,前者诉诸伦理,后者落脚于关系,由此,一套“围绕现存社会关系展开伦理批判”的方法论内核便得以成形。  相似文献   
87.
克尔凯郭尔对存在主义哲学的贡献是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完成的。他从个体在实际生活领域的生活状态入手来看待Existents,强调该概念具有个体"活着"以及"活着的方式"的涵义,并由此塑造了三种典型的生存境界,即审美、伦理和宗教的生存方式。这三种境界是作为三种不同的个体生存方式而提出,但克尔凯郭尔并不想为每个读者(个体)对具体的生存方式的选择负责。正如他通过独特的写作方式想要告诉读者的,在关于生存的问题上, 他本人是无知的。  相似文献   
88.
《寒夜》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夜》以“寒夜体验”为起点,营建独特的“寒夜意象”,并最终形成独特的“寒夜”象征。巴金通过这一具有浓郁诗性的象征,向我们传达出人必须通过选择与行动,摆脱束缚,走出自己心灵的寒夜,从而获得自由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89.
萨特美学体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别于以往的人文主义思想:一方面表现为他的以存在主义思想奠基的对于弱小的个体生命的关怀有别于以往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虚伪性;另一方面表现为他的以抽象的“自由”奠基的人道主义把对于个体生命之关怀导入虚无,这是萨特美学之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0.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西方现代思潮进入中国,在中国学术界经历一个复杂的理论嬗变过程,这个过程在总体上表现为从"精神污染"到思想资源的转变。具体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配合解放思想、呼唤人性、弘扬人道主义的作用;到了90年代,学者们开始在主体性转向和异化批判的范式下研究这一理论;世纪之交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讨论,最有影响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转向的理论资源;新世纪以来,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变得多元与精专,并展现出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合流的趋势。萨特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学术界也大致经过上述四个阶段、四种范式。"人学辩证法"是萨特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带给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冲击也最大,它刺激着中国学者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学"问题和"当代性"问题。而"当代性"一端连着传统哲学(近代哲学和形而上学),另一端连着后现代,萨特就是在传统哲学和后现代哲学之间搭建桥梁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