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0 毫秒
91.
萨特为独幕剧《禁闭》(Huis clos)设置了三大主题: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禁闭;自由。或许由于“他人即地狱”这句台词的震惊效果,在以往的研究和接受中,“他人”主题较受关注。另外两个主题则常被忽略,或被讨论得不够充分。笔者认为,布景元素包括电铃、房门、温度、镜子、牙刷乃至听差角色等等。它们彼此呼应,有机地构成了一整套主题隐喻系统,作为主体的处境为剧中人物提供展现“自欺”的舞台。从这些布景元素入手,重新阐释这三个主题的哲学内涵及在该剧中的表现手法,有助于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澄清。  相似文献   
92.
覃金菊 《湖北社会科学》2015,(1):141-145,166
六十多年以来中外学者对小说《沉静的美国人》的评论一直没有间断,观点有共同之处,但因为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意识形态以及文学批评方法,不同的时代出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在不同历史语境中评论作品使其历久弥新,但在分析中批评家们一贯忽略了阶级斗争和辨证分析,这些是在进步中的不足。结合文学文本分析、历史事实、作者和评说者的自身因素,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作品中对历史的再现以及预见,更为全面地、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文学魅力以及对社会和人类和平更深层次的警示与启示。  相似文献   
93.
简论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出发点、归宿和核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理论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一门与现代西方的形式主义伦理学大相径庭的存在主义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出发点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道德不是真实的存在;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归宿是个人的绝对自由;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核心观是个人自由承担道德责任的绝对性.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94.
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也涉及到非理性问题,但都只是作为其理性主义哲学的从属和辅助内容而在哲学中占有一席地位,它还没有形成一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现代西方不少哲学家一反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把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转向非理性问题,宣扬非理性主义、形成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的主代表人物有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精神分析哲学家弗洛伊德、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等。  相似文献   
95.
安部公房前期作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部公房是日本战后文学史上一位特殊的作家。他的作品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文学思潮的影响,以有别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新颖文学样式在描述着日本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状况,关注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物质对人的异化等问题。这些特征在安部公房前期作品中就已经有了显现。结合作家的经历,对《无名诗集》、《终道标》、《赤茧》、《墙———S.卡尔玛氏的犯罪》等作品进行初步的分析,发掘作家创作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6.
自《法国中尉的女人》面世以来,国内外对该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叙事艺术研究,精神分析学批评,存在主义的解读。前两者笔者已专文详述,至于第三方面的解读则比比皆是,遗憾的是感悟式评价居多,把作品特别是其中的萨拉形象简单地读作萨特存在主义的传声筒,忽略了作者福尔斯对存在主义的消化和修正。本文认为,在自由面前,蒂娜犹豫回避、非本真地存在,萨拉则决断前行、本真地存在着,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面对"逆某"时,分别采取了顺从或反抗的生活姿态,查尔斯则游移于顺从与反抗之间。逆某思想正是福尔斯对存在哲学升华的结果,小说的成功得益于逆某思想的艺术性表达。  相似文献   
97.
《第二性》的时代背景、哲学倾向及其相关学术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性》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女性问题 ,围绕着女人是什么 ,女人如何沦为第二性以及女性怎样走向解放等基本命题 ,提出了诸多突破性的观点 ,50余年来对世界女权运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第二性》出版的时代背景1 949年 ,《第二性》在法国一出版 ,立即引起轰动 ,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 ,有人甚至称它为西方妇女的“圣经”。正是因为该书的革命性思想 ,它被梵蒂冈宣布为“禁书”。但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 ,其英译本却一版再版 ,销售量达到一百万册。此后 ,该书又相继被译成德、日、…  相似文献   
98.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活跃的不朽的文学巨匠,他把敏锐的目光聚焦在后奴隶制肆虐的美国南方。福克纳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因为其狭隘的地域性而趋于平淡,他对于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领悟和思考具有普遍性和超前性。福克纳的创作思想与盛行于20世纪中叶的存在主义产生了共鸣,但福克纳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存在主义者,他对于人类生存的状态和意义的诠释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99.
钱翰 《法国研究》2011,(3):18-26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发生在西方的重要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黑格尔式的本质主义,关注具体的存在问题。它对中国现代和当代思想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在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存在主义成为中国“入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了中国接受存在主义的过程,重点分析其在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中的作用,并认为,存在主义将继续成为中国文论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0.
胡亚娟 《学理论》2012,(35):69-70
人本主义运动后兴起的两大心理学分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它们几乎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人本主义运动大背景下孕育出的一对孪生兄弟,既同宗同源,有着类似的核心价值观,又在二级概念的理解和解释上存在分歧。存在主义心理学所阐释的人性,尽管依然包含人本主义的特色,但他更朴素和归真,更接近人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