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788篇
  免费   1194篇
  国内免费   823篇
各国政治   2051篇
工人农民   3538篇
世界政治   799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11篇
法律   38654篇
中国共产党   98273篇
中国政治   115721篇
政治理论   25434篇
综合类   38327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2502篇
  2022年   1899篇
  2021年   2833篇
  2020年   3384篇
  2019年   1962篇
  2018年   1114篇
  2017年   1836篇
  2016年   3567篇
  2015年   6904篇
  2014年   23097篇
  2013年   24460篇
  2012年   28713篇
  2011年   27576篇
  2010年   26073篇
  2009年   26282篇
  2008年   29376篇
  2007年   22327篇
  2006年   22955篇
  2005年   15269篇
  2004年   11905篇
  2003年   14824篇
  2002年   14300篇
  2001年   10947篇
  2000年   9177篇
  1999年   1021篇
  1998年   701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张建平  张旭 《前线》2022,(4):66-69
我国制度型开放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北京“两区”建设是我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抓手。北京将“四个中心”功能有机融入“两区”建设当中,进一步发挥其在京津冀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释放制度型开放的创新红利。北京作为我国制度型开放的先行先试试点城市,负有引领地区经济走向高水平开放道路的重要使命,在开展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规则对接先行先试中,不断聚集有利要素,建设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112.
利用大学校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价值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探讨两者的契合关系,从高位阶和低位阶探讨两者的生成关系,为大学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提供内生逻辑。大学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抽象化与具像化、主导性与多样化、垂直化与交叉化的外在张力,是两者融合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可以从把握三组关系和创设三种场域进行路径选择,以期实现二者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13.
“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尤须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14.
尹飞 《中国人大》2020,(9):54-55
即将出台的民法典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律表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重新描述,明确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构成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将出台的民法典则是对这些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法律表达。  相似文献   
115.
5G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网络意识形态治理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思政课必须适应当代青年的新变化、新特点,借助5G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5G时代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的建设应更新教学理念,回归课堂,并在坚持"八个相统一"基本原则的同时,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多样、话语转换、移动为主、个性化定制、形成育人"同心圆"的智慧课堂建设的具体原则,以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亲和力,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6.
《人民论坛》2021,(7):12-13
"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历史证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摆脱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注定是一场革命性的深刻变革。准确把握好三个"新"的深刻内涵、内在逻辑、时代价值,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战胜千难万险,一定能够战胜各种挑战,朝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发展蓝图不断前进,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117.
世界进入新一轮激荡与分化的百年大变局,全球治理自提出以来即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的现实关照下,习近平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在器物、制度、精神层面提供了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为世界百年变局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18.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基本区域,社区也是城市管理体系中一个主要构成部分,更是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地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表示,加大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力度,使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效用,确保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以及居民自治之间能够长期保持良好互动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在社区生活中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阻碍社区治理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9.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这是对我国文化创新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新时代文化创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如何推进文化创新等重大课题,为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是回答当今世界提出的重大课题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习近平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创新和建设的理论,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方向,为人类文明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0.
刘学杰 《群众》2020,(3):69-70
洪泽湖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宿两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生态依托。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强调,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时代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洪泽湖渔业高质量发展。这对于保护好洪泽湖生态环境、促进渔民增收致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渔业资源对洪泽湖生态建设的作用渔业资源既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和民生资源。加强洪泽湖生态文明建设,渔业资源不可或缺。重要的“生物资源”。洪泽湖渔业资源丰富,总生物量达33.7万吨,囊括了鱼、虾、贝、草、藻等各类水生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