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18篇
中国共产党   295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21.
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关于苏联剧变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据我观察,学界大概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专门研究苏联问题的学者,他们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斯大林否定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建立的斯大林模式本身存在致命的弱点,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并没有成功地对斯大林体制模式进行改革,最后积重难返,导致苏联剧变;另一派主要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学者,他们从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出发,认为斯大林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2.
从二战结束的1945年到1947年的两年间,由于大国关系、国际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对外战略随之进行调整,即从"积极防御战略"向有限扩张战略转变。这种战略转变加剧了美苏的权力竞争和利益争夺。  相似文献   
123.
黄苇町 《当代贵州》2014,(10):64-64
正苏共错失的第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是卫国战争胜利带来的改革开放契机。法西斯德国的疯狂入侵,使全盘集体化及"大清洗"造成的社会矛盾和危机,暂时退居次要地位。在以斯大林为统帅的苏联国防委员会领导下,人们奋不顾身地投入了保卫苏维埃祖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在经历四年浴血奋战后,苏军转败为胜,不仅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境,还横扫了半个欧洲,攻占柏林,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而让联共(布)领导人没有想到的是,为了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而长期关紧的国门,也在无意中打开了。战前由于限制一般群众出国,人们只能从本国的报纸和广播了解西方人民是如何生活在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124.
正环境优雅的切齐琳庄园。当我走进柏林西南哈韦尔河畔的波茨坦市,在召开过改变世界格局、加速法西斯无条件投降、签署了《波茨坦公告》的掩映在树荫里的西席林霍夫宫时,一种触摸历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一希特勒在二战时的疯狂扩张,促使英法美苏等国结成强大反战联盟,通过雅加达会议商讨如何联手共同对付德国法西斯;通过德黑兰会议,商定  相似文献   
125.
苏联的民族政策及其制度设计是在斯大林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完成的。总体看,这一政策基本坚持了列宁的思想精神,并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苏联各民族的平等,促进了落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有效巩固了多民族联盟国家的统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苏联民族理论的内在矛盾逐步显现,民族政策的某些缺陷日益暴露,民族工作中也出现了偏离政策和违背政策的现象,致使苏联民族关系中的负面因素不断积累。加之人口代际更替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普遍强化,国家认同持续弱化。斯大林在民族问题上的失误主要不在于对某些政策的违背,而在于未能及时修订过时的理论和政策,致使差异性民族身份和民族意识长期固化。  相似文献   
126.
1956 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报告被公布后,毛泽东对斯大林严重破坏民主法治的沉痛教训进行了一系列独到深刻的总结思考,提出既不要迷信苏联模式,也不要全盘照搬西方模式,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围绕这一主要任务要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国家的专政职能不能取消,但要减少,因为敌人的数量日益减少;对敌专政要依法进行,党和人民都要遵守法律;要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法治,完善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毛泽东的这些思考与举措,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加强民主、健全法制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新中国法治史上重要的一章。  相似文献   
127.
自20世纪30年代始,垄断、专制、封闭的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长期的僵化和落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台的戈尔巴乔夫采用公开化、民主化方式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的改革,反而加剧了苏联的解体。反思.苏联的教训,在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上,需要在体制、氛围和条件上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28.
文化与民族     
陈玉屏 《思想战线》2008,34(2):98-101
对于民族的形成,恩格斯和斯大林有不同的阐述.学术界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讨论.恩格斯比较强调地缘条件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但地缘条件只是民族形成的先决条件,而"民族"则应该是一个"稳定的共同体",最主要的标志是文化.只有具备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并升华到一定理性高度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人们共同体,才具备必要的稳定性.才堪称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29.
关于列宁同斯大林的关系,斯大林时代制造了大量谎言,至今仍被某些人用来证明斯大林是列宁事业的"忠诚继承者和卓越发展者".刘著中就充满了此类说法.历史事实是,斯大林担任总书记并非列宁提名,并且总书记一职当时也不是党和国家的最高职务.列宁要求解除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不是出于个人恩怨,而是鉴于斯大林性格"太粗暴",并且在处理一系列重大事务中出现严重的失误.列宁"遗嘱"是给代表大会的,理应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原原本本地传达,但是斯大林等人规定种种限制,使代表们无法理解"遗嘱"的内容和精神.斯大林中断新经济政策,提出社会主义成就越大、阶级斗争越尖锐的错误公式,借此在国内实施大规模的镇压.在农村以暴力对待农民,用"全盘集体化"取代列宁的合作化;在国内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迫害少数民族.凡此种种充分证明,斯大林不是列宁事业的什么"忠诚继承者",而是严重背离了列宁遗训.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