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2篇
  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162篇
工人农民   108篇
世界政治   2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8篇
法律   514篇
中国共产党   1216篇
中国政治   2027篇
政治理论   372篇
综合类   47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524篇
  2012年   557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724篇
  2009年   428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去文学化”走向“专业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写作课程不放弃对文学的依赖性,就没有自身的独立性,就没有本课程的个性.在中外应用写作教学的成功经验中,也往往是"去文学化"越彻底,课程的个性就越鲜明,越具有自我的魅力,也越具有范型的意义.应用写作教学在"去文学化"之后,应该关注技术操作流程,这并非要忽略与牺牲写作主体的人文涵养,忽略日积月累的素质与功底,而恰恰是尊重课程特性,为学生安装简单实用的"驱动程序",让学生容易上手,从而加强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本从20世纪末叶的中国学多元的发展态势中发现了其共同性本质,即从统摄艺的感性学角度看来,这共同性就是审丑,其具体表现为:学审美论在新时期的张扬发展,最后就导致了自身的悖反-学审丑思潮的出现;学由初期的局部审丑到中期的全面审丑,新时期学尤其是是锋锋学的审导意识和特点与近现代学中对丑的展览和欣赏具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导致中国学在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美学变异。  相似文献   
993.
试论旅游文学与旅游市场营销——以杭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旅游文学与旅游的关系,并以杭州利用旅游文学所进行的旅游市场营销为例,试图说明旅游文学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吴志菲 《党史文苑》2005,(12):12-17
巴金档案盘点: 巴金,原名李尧棠,浙江嘉兴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与编辑出版家,被誉为"文坛泰斗"、"世纪文学老人"、"中国文坛巨擘"、"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1904年11月出生于四川成都,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历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995.
初唐时期统治者对天降祥瑞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政治依赖,受其影响不但产生了大量润色鸿业、歌颂祥瑞的表奏赋颂,而且渐渐形成了初唐诗歌"观照自然"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确立雅颂文学写作的基本感发方式.在具体的景物描写以及咏物的过程中,也着重强化融和绚丽的嘉祥气氛,甚至表现民间生活的风物之美,佛寺道观的福地圣域都受到这种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普罗文学与新感觉派,各自都有着鲜明的创作特色和文学观念,他们发生的你死我活的论战更让人容易将其当成两个敌对的派别,但细究两派的起源语境及发展历史,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着从文学史的角度对两派文学作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997.
梁博男  吕晓轩 《学理论》2012,(12):130-131
五号屠场》是库尔特·冯内古特代表作,小说以二战为背景,被誉为黑色幽默中反战作品经典。小说以作者冯内古特和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分别展现了他们在二战背景下的成长经历以及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无法泯灭的心灵创伤,突出表现了作者的反战情绪。  相似文献   
998.
水塘角一棵古树 它完全可以看见 一个村庄的前生和后世 竹笋般疯长的现代楼房 没有一幢能到达  相似文献   
999.
桂林之行     
雨轻,再轻也溅得心绪一漾一漾的。 坐在漓江游轮上,有细细的雨丝迎着江风斜斜地亲吮着面颊,细腻缠绵。  相似文献   
1000.
蔓琳 《福建乡土》2012,(4):25-25
茶马古道第一关,在我的眼前变成很静的去处。 喧嚣过后,马蹄声远,最近的历史便是这融人繁华的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