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0篇
法律   21篇
中国共产党   118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结盟是相关行为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根据自己的安全战略而进行的安全合作安排,盟友之间因安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差异也将会导致同盟关系的调整。美韩同盟是冷战时期形成的,具有防御性且主要着眼于半岛安全之同盟的性质,但进入后冷战时期,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基于安全环境和战略利益的变化,美韩两国对同盟关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调整之后的美韩同盟虽然在联合指挥协调机制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从整体上看美韩同盟在本世纪初的调整则是一个走向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2.
冷战后日本海外派兵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日本实施海外派兵是在联合国、日美同盟与遂行多样化任务三大框架下展开的。其中,联合国框架下的海外派兵主要以后勤保障的形式参与联合国维和任务为主,且所受政策限制日趋减少;日美同盟与海外派兵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同盟战略不仅彰显了自卫队的海外军事存在,而且还提升了自卫队的境外实战能力;遂行多样化任务则拓宽了自卫队的海外派兵途径。此外,日本海外派兵有利于加强其防卫力量建设,在整体上推动了日本的军事大国化进程。未来日本的海外派兵形态将进一步呈多样化倾向。  相似文献   
93.
李广琼 《求索》2005,(3):159-161
五四时期,“女性解放”成为时代总题的重要子题。对女性同盟的着力书写成为那一代女作家笔下不约而同的文化策略,显示出反传统性别秩序的战斗姿态。然而,庐隐等女作家又不无理性地解构了这一女性同盟的神话,显示出五四女作家对于女性解放更为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4.
近数年来,围绕着驻冲绳美军基地,特别是普天间基地问题,美国、日本中央政府、冲绳地方政府两国三方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和争执。冲绳的民众为支持地方政府的政策再次掀起要求美军基地撤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战后以来冲绳人一直在抗争试图减少基地甚至是实现无基地化,60多年过去了,冲绳仍然生活在基地当中。那么,冲绳问题在战后之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从美日同盟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美日同盟的出现导致了冲绳问题的产生。《旧金山对日和约》结束了日本被占领状态,同时《美日安全条约》的签订确定了美日安保体制的法律框架,对冲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三条也成为美国统治冲绳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旧金山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结束了美日之间的敌对关系,并开启了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与此同时,美日安保体制的确立也就意味着冲绳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95.
金欣  潘峰 《亚非纵横》2013,(6):24-32
亚太地区国际体系的特殊性使中国崛起面临来自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巨大压力。奥巴马政府将关式霸权的软性特点融入其亚太同盟政策之中,使美国依然强大的权力继续受到追捧和攀附,中国则反被视为威胁地区稳定的因素。权力制衡观点对此解释力不足,威胁均衡和利益同盟的观点不失为较好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96.
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的基本框架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单极与多极两种势力之间的斗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量的变化,在2006年表现得更为明显。未来世界格局中各种力量特别是大国地位必然会随着这种量的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97.
韩关关系是韩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政策的支柱。韩关同盟关系已经渗透到双方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于韩国来说,这种同盟关系几乎成为韩国须臾不可缺少的屏障和后盾。但自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执政以来,围绕驻韩美军的地位与作用、战时作战指挥权,以及韩朝关系、对于朝鲜核问题的政策等,韩美之间不断出现矛盾和分歧,致使韩美同盟出现裂痕。本文深入分析了韩美关系中产生矛盾和分歧的原因、影响及发展趋势,并对韩关同盟的未来作_出展望。  相似文献   
98.
《和平与发展》2021,(5):104-117
中韩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快速发展。但2021年5月下旬,韩美总统发表联合声明,多处内容直接或间接指向中国。特别是联合声明首次公开提及台湾问题,这也是中韩建交以来的第一次。与此前在中美之间保持"战略模糊"相比,文在寅政府的对华政策立场出现明显动摇。出现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所致,总的来看是美国施压,以及韩国政府的利益需求、对华认知与政治盘算共同作用的结果。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也将迎来新一届韩国政府,中韩关系面临深化发展的重要机遇,两国关系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韩国政府须保持战略清醒,同时中韩两国宜加强战略沟通,释疑增信;两国民众宜进一步加强交流,消除隔阂,从而深化并确保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99.
美日同盟:面向21世纪的全面调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九一一事件以来,美日对双边同盟进行了新一轮调整,美日同盟的调整和演变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并对日本的安全政策走向、东亚地区安全环境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2022年5月,菲律宾将迎来新一轮大选,杜特尔特也将卸任总统.而每次大选都是菲律宾南海政策变化的重要转折点.从2010年到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菲律宾的南海政策,由阿基诺三世时期的追随美国与中国对抗,转向了杜特尔特政府与中国关系缓和,也开始由激进对抗转向合作姿态.但是,即使是表现出亲华倾向的杜特尔特政府仍旧存在着机会主义倾向.如何理解菲律宾政府南海政策前后变化的原因?借助双层博弈理论,文章通过对"仲裁案"前后5年的菲律宾南海政策进行分析发现,这既是菲律宾当权政府与国内反对派政治精英博弈,为了大选争取国内宗教势力、军队以及民众支持的选择,也是中美两国地区战略对菲律宾政府施加影响的结果.在该过程中,不同行为体都利用自己手中的博弈筹码,从而最终影响了菲律宾政府的南海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