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63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93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的主体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论自由的主体是自然人 ,出版自由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 ,新闻自由的主体是法人。法律应当对言论区别不同类型给以相应的保护 ;对出版自由 ,法律既要保护 ,又要限制 ,但二者的界限尚有待明确 ;法律对新闻自由在保护的同时 ,要注意它与公民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与公众人物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采取不同的调整手段。  相似文献   
52.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言论自由不仅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历史上,思想言论罪曾经长期存在。当今,言论自由则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在言论自由的刑法保障中。政府的谅解是言论自由得以保障的根本保证,权利滥用的刑法限制则是其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3.
在美国,言论自由在这个事事追求民主的国度中有神圣地位。然而,即便如此,美国并没赋予她毫无限制和约束的权利,言论自由的行使还是要有一定的限度的。这些限制到底是什么,限制的作出者又是根据什么使得这些限制没有遭遇对言论自由持有超乎寻常的执着的美国人的普遍反感和抵制的,他们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理论作为基础,又是遵循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逻辑,这是本文要着重讨论和阐述的。  相似文献   
54.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随之而来的新闻官司也大量涌现。面对现状,如何做到既能切实保护新闻自由,又能保护被监督者的权利;既能惩治新闻媒体滥用舆论监督的行为,又能惩治被监督者抵制新闻舆论监督权的行为,为此,笔者认为应将新闻舆论监督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55.
56.
言论自由作为一项宪法基本权利,是一个社会极为重要的品格与价值.但言论自由并不是一项绝对化权利,而是一种可克减权利,其行使受到名誉权的限制.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中“诽谤”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名誉权,但与此同时, “诽谤”的滥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究其根源,即是在对“诽谤”的认定中,言论自由是否应当被纳入考量范围.据此本文基于言论自由的视角,从法理上平衡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需要,法律上言论自由条款的神圣地位,事实上顺应国际潮流的趋势三个层面论证了“诽谤”的认定离不开言论自由的考量.  相似文献   
57.
潘洪其 《民主》2006,(7):47-47
最近读到田纪云同志一篇回忆万里同志的文章,其中谈到,1986年7月31日,万里发表《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的讲话,指出:“我们应该广开言路,破除言禁,把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切实付诸实施。堂堂十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只要领导路线正确,政通人和,百业兴旺,是不会被几句逆耳之言或别有用心的人借某些问题的煽动搞垮的。”“过去说‘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是正确的,但还有点消极。积极的说法应该是:‘言者有功,闻者受益。’”(田纪云《我所知道的万里》,《南方周末》2006年5月18日)田纪云对万里的这篇讲话给予高度评…  相似文献   
58.
陈永章 《行政论坛》2006,6(3):92-94
威尔逊的公共舆论监督思想之主要观点是树立公共舆论的权威及统治地位;公共舆论只能是先以公众开始,结束于公众;公共舆论有层次之分;公共舆论监督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文官队伍,有赖于公共信息公开。建立在有关法律基础上的言论自由构成了舆论监督合法性的基础。我国在实现舆论监督上应加快立法步伐,坚持舆论监督“量”与“度”的统一,上层舆论与下层舆论的统一,坚持公共舆论监督三个层次的统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坚持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59.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由“禾”与“口”两个字组成,禾是禾苗,代表粮食;口是人口,两个字合起来。说明民以食为天,“和”的先决条件是人人要有饭吃。“谐”由“言”和“皆”组成,言是说话、言论,代表意见或建议:皆有“都是”的意思,表示全部或整体。“谐”则明示人人都要有说话的权利,广开言路、言论自由是和谐的前提和条件。  相似文献   
60.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严打泄露或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相关规定。正如著名的《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案中法官所阐述的那样:政府"不可制订任何……剥夺言论自由或新闻自由的法律",除非一名政府官员证明有关他的报道失实并损害其名誉,而且证明新闻界的这一报道是出于"实际恶意",有关隐私权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