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124篇
各国政治   177篇
工人农民   359篇
世界政治   1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5篇
法律   204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168篇
政治理论   240篇
综合类   2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The current state of China-Japan relat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developments adjacent to each other: while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lations have experienced an unpreced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ince the 1980s, Chinese and Japanese public perceptions of each other have been deteriorating. This raises interesting questions. How do we explain this discrepancy and what are the sources of the increasing public animosity in China or Japan toward the other country? Can China and Japan maintain amicable relations and continue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spite of the enduring mistrust between their peoples? What is the role of public perception and memory of history in the foreign policies of East Asia?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focusing especially on the last one — the role of history and collective historical mem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ublic sentiment and government foreign policies. Through a detailed study of recent events and the issue of Japanese textbook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public perception of history can and should be guided toward more positive directions. Otherwise, it will b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maintain amicabl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especially when new nationalism is on the rise in both counties.  相似文献   
62.
卡特政府 1979- 1980年曾考虑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 ,其决策过程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同时进行 ,影响了美方在建交谈判中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卡特政府的决策过程为此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确立了模式 :售台武器是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被使用的 ;其决策过程是一个官僚政治斗争过程 ,总统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最大的和最终的发言权 ;国会具有很大的影响能力 ,但并不参与决策本身。  相似文献   
63.
64.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改革我国的仲裁制度以便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众所周知、加入WTO后会对我国的外贸产生相当大的积极影响.但国际商事争议的发生同时也会随之频繁和复杂,这就对争议解决制度,特别是仲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国在并不完全适合自由贸易的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仲裁制度,必须加以改革,以便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65.
本文运用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方法 ,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父系家庭、母系家庭和母系父系并存家庭中夫妻的权利与地位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在父权家长制家庭中 ,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歧视表现在家庭生活的诸多方面。但部分父系家庭在特定条件下也有妻子当家长 ,拥有较多家政权 ,掌握经济权利 ,以及男女平等的现象。在母系家庭中普遍是妇女当家长 ,并在家庭中占有较高的地位。而在母系父系并存家庭中 ,则夫妻均可担任家长 ,家庭关系比较平等。文章最后分析了影响不同少数民族传统家庭中夫妻关系模式的多种因素 ,并对某些西方学者认为的单一经济因素作用论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66.
中越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中越建交 5 0周年。这 5 0年来 ,中越关系既经历了“同志加兄弟”的亲密时期 ,也经历了相互敌视的低潮阶段 ,90年代以后 ,两国关系才得以恢复和发展。本文在对这一阶段的历史做了简要回顾的同时 ,对中越关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 ,认为中越关系在历经曲折之后 ,正逐步走上理性、务实、稳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7.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思想战线》2000,26(5):73-77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关系特别是贸易和投资关系,自1967年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间出现过波动.但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和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经济贸易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的主要领域是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相互投资、区域开发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应通过各种渠道协调相互关系,相互给予优惠贸易安排,加强区域合作,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领域的合作,以促进双边的贸易和投资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8.
平台用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具有劳动法讨论意义的是组织型平台,包括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和非基于劳动合同的模式,后者是法律关系定性争论的对象。此种非基于劳动合同的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常规劳动关系,在劳动过程中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平台控制与劳务提供者自主,不符合现有从属性标准,不成立劳动关系,在现行法中属于民事非典型合同中的混合合同。此种平台用工在当前"从属性劳动—独立性劳动"构成的"劳动二分法"框架下不能实现有效调整,给予劳务提供者的权益保障不足。问题的成因在于劳务提供者的学理定位是"类雇员",此种平台用工的本质是承揽合同社会化,属于"劳动二分法"下的制度空白地带。因此,应根据此种平台用工中劳务提供者的社会保护必要性,构建介于民法与劳动法之间的"类雇员"规范体系,推动法律对社会劳务给付的调整框架从"劳动二分法"向"劳动三分法"转型。  相似文献   
69.
Analyzing ethno-national conflicts is usually not easy in that not all quantitative scientific tools are useful to the student of a conflict based on primordial elements. The burden of studying the outcome of a conflict is all the more complex given that the two conflicting groups might be at two different stages of their political development at any given time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conflict. In the case of the fate of the [Eastern Christian] Assyrian community in early independent Iraq, the political rationale for decisions taken by each party was drawn from different sociological, historical and political realms. Decisions in times of conflict and their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ramifications are not always rational, since they draw upon primordial/communal considerations rather than the accurate reading of the overall true strategic scene.

The violence was an outcome of a combination of primordial differences and rational choice. The Iraqis sought to establish a new sovereign state with minimal disturbances from its Christian minority that they perceived as not belonging to the new nation. As for the Assyrians, they chose violence believing that at least some superpowers would support them. Historically, this rational decision based upon a primordial dispute turned out to be a mistake primarily because of lack of external support, weak internal cohesion of the group, and feeble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70.
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使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以交换为手段,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的的交往形式。现阶段,由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相适应,导致官员手中权力过大并且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掌权者利用手中的职权来交换财富,导致腐败滋生。而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君臣关系"的陈腐理念使得为官者完全脱离人民群众,丧失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