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74篇
中国政治   167篇
政治理论   67篇
综合类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愈演愈烈,致使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剧增,面临衰退风险。疫情下步如何发展,是评估其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关键。但各国应对措施与能力不一,疫情未来发展路径尚有诸多不确定性。疫情持续时间越长,世界经济受到的打击越沉重。  相似文献   
92.
基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三点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大地震震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自然灾害是可以预测的.但灾害的发生及其影响有许多不确定性。由此.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我们不禁反思:我们的灾害应急预案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笔者发现.部分市、县现行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有三点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3.
范广垠  刘坤 《岭南学刊》2008,(6):114-116
从理论上看,实行大部制是应对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当下的行政环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这一环境要求实行大部制改革。我国大部制改革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但是,大部制有其运行的复杂性和自身功能的局限性,必须有相应的措施和综合性的改革,才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4.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时时代要求作了积极回应,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将忧患意识这种个体的精神自觉传递到整个政治制度,成为全党的共识,进而转化为改革的动力是全党需要思考的问题.学习型政党是忧患意识的组织载体,通过学习,实现党员干部的自我超越,树立危机思维,能用新思维思考面临的情境,通过团体学习,最终实现"系统思考",全党上下形成共识,并将忧患意识转化为持续创新,落实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  相似文献   
95.
风险管理是当今理论研究和企业管理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了战略风险形成的两类因素,并对这两类因素是如何诱发企业战略风险进行了深入分析,初步揭示了企业战略风险的形成机理,为企业战略风险管控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6.
从组织的层面,我们还应该就何以生怨的问题作点深究,为什么我们的组织当中会有那么多的怨官呢?尤其是如果怨官在干部队伍中已达到相当比例的时候更要进行这种追问  相似文献   
97.
非传统安全困境存在吗?这种安全困境为何产生?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合作能否将其化解?既往研究通常一分为二地看待国家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议题中的行为逻辑,用安全困境的理论解释前者,安全化与和合主义等概念描述后者,认为后者更易导向国际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非传统安全危机,然而世界各国却在应对过程中合作乏力、对立加深,这是一种非传统安全困境,各国政策和行为意图的不确定性是其主要原因。冷战后,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在非传统安全议题上因势利导,增强各国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识,依托既有地区合作机制凝聚共同利益,形成了增强政策和行为意图确定性的“威胁—利益”转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种非传统安全困境。2020年4月,为应对疫情而召开的“10+3”特别峰会即为例证。东盟国家与中日韩三国对安全利益的共识虽有待增强,但对安全威胁的预估已趋于一致,是化解当下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困境的一个地区性积极表征。  相似文献   
98.
99.
吴丙新 《法学论坛》2004,19(5):106-112
近世以来,对法律不确定性的认识引发了对传统法治理论和法律方法论的广泛怀疑.在这种学术背景下,<法治与法律方法>对法治与法律方法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以阐明维护法治的态度,指出法律理念、态度与方法对于法治的意义.虽然在此理论建构中可能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在当下中国的法学语境中,<法治与法律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法治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0.
赵灵敏 《南风窗》2011,(3):36-39
中国要秉承一种开放、健康、包容的心态,从自己的政治传统中汲取和发扬"持强势而示弱,内刚外柔"的王道,不惧战,但不挑战;主张国际政治民主化。这样中国才能真正完成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