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7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篇
法律   2195篇
中国共产党   220篇
中国政治   545篇
政治理论   73篇
综合类   43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意大利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起步较早,在欧盟法律框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在法律体系上,意大利以欧盟责任指令和国内环境法典为基础,明确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主体、对象以及鉴定评估机构的相关职能;在工作机制上,意大利以环境、领土与海洋部为领导监督主体,通过意大利环境保护与研究院形成了政府—机构和中央—地方的管理体系,保证了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统一协调性;在鉴定评估方法上,意大利采取了欧盟推荐的鉴定评估方法,又积极地参与了欧盟相关数据库与工具包的开发,实现了评估方法的科学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2.
《北方法学》2022,(2):76-90
无论是世界主流立法例,还是从损害的属人性要求出发,社会组织都不得以生态环境受损为由请求污染者直接承担赔偿责任。我国《民法典》虽然在侵权责任编中确立了普通环境侵权和生态环境侵权的二元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社会组织有权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诉讼。环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之时,应当明确区分为造成社会公众具体损害的情形和仅造成生态环境自身损害的情形。前者可以由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后者则可以由监管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社会组织对此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缺乏正当性。确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诉讼二分论,可以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路径,也可以赋权社会组织在行政机关不作为时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民法典(草案)》将"生物识别信息"列入"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目前,在外国以保护隐私权思路保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类主体"与"类事由"化问题;侵权行为的"程序性违法"问题;传统"案件—诉讼—损害"的民事法理逻辑对损害赔偿的限定等问题。充分完善"类诉讼"制度;解决新兴权利的法律赋权问题;确定"程序性违法"的"损害"认定标准以及完善举证责任制度,是保证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民事权利诉讼救济充分实现的制度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当前,在民间融资合法化的趋势之下,合理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非法集资行为和合法民间借贷的行为迫在眉睫。打击犯罪行为,为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预留发展空间,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是《刑法》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试通过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名进行分解,从资金的用途、所造成损害结果的程度以及是否需要政府批准三个方面对两者界限的划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正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何时公布施行?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于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公布,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共十章97条。第一章总则,共11条,包括立法宗旨、反恐怖主义工作坚持的原则和反恐怖主义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责等内容。第二章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  相似文献   
106.
审判实践中,我国各海事法院、一审和二审法院就海上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如何适用"受诉法院所在地"问题上意见不统一。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对比分析我国不同法院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操作原则,提出将"受诉法院所在地"理解为实际审判法院或法庭所在地,根据赔偿权利人的诉求让赔偿权利人对其主张负"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的举证责任,以期对这一问题在全国法院得到适用上的统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7.
《就业与保障》2012,(8):5-5
小保:2011年年底,我出差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我丧失劳动能力。受伤后.公司为我申报了工伤并得到了社保部门的认定。由于肇事车主只赔偿了20万元.不足以弥补我的损失,我遂要求享受工伤待遇。而公司认为,我已获得人身损害赔偿,无权再要求工伤赔偿。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108.
顾建兵 《法庭内外》2012,(11):24-25
驾驶人因交通违章被记满12分,继续开车遭遇交通事故死亡后,其家属向保险公司申请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偿时,被保险公司以被保险人属于"无有效驾驶证"驾驶为由拒绝赔付。无奈之下,死者家属一纸诉状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2012年8月28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被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启东支公司(以下简称启东支公司)支付原告陆女士理赔款人民币20万元。  相似文献   
109.
七日谈     
《新民周刊》2012,(32):10-10
他是谁的哥?语出网友。有媒体将持枪杀人抢劫案件的嫌疑人周克华称为"爆头哥",这种无聊做法令人怀疑其智商。  相似文献   
110.
人们常常会在公园里看到商贩们售卖着各式色彩绚丽的氢气球,它们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成为孩子手中的玩具。然而,氢气球不仅是孩子们的玩具、代表着喜庆,而且还是危险的代名词。我曾经审理过一起氢气球爆炸导致的人身损害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