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36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128篇
工人农民   93篇
世界政治   1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5篇
法律   849篇
中国共产党   1457篇
中国政治   1961篇
政治理论   720篇
综合类   12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750篇
  2010年   605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504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认真解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领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深刻内涵,可以从中提炼出有关公证工作的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全局性、统揽性、普适性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公证工作积极融入,找准切人点,把握结合点,彰显服务性的功能和作用;二是包容性、涵盖性、关联性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公证工作积极参与,主动介入,释放主体性价值和效能;三是针对性、直接性、约束性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公证工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加以落实,展示专属性、职责性的地位和效果。  相似文献   
32.
追求理性的学术论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孝清先生、崔敏先生和王守安先生关于检察制度是不是可以质疑的争论,特别是关于争论中的政治批判是否正当的论辩触到了中国法学的一个痛点:缺乏理性的学术论辩。理性的学术论辩就是遵守论辩规则的论辩。理性论辩最为重要的规则是言谈者的普遍性和论辩机遇的平等性;其次是尊重他人对自己观点的解释,不得强加于人,更不能追究"用心";第三是宽容,任何论辩都是"开始"而不应是"终结"。中国法学界走向理性学术论辩的重要步骤是实现法学论辩的无禁区原则,同时制止"利益法学"对法学的扭曲。  相似文献   
33.
王干  刘鹏 《科技与法律》2005,4(4):118-121
2005年11月16日至18日,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2005年度大会暨高校科技法研究会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与会专家和代表就“科技发展与科技法制”、“高技术法制”和“知识产权法制”三大专题,聚焦科技与法律前沿问题、热点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科技法学会会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段瑞春教授出席了会议,并就《创新战·品牌·知识产权》向大会做了学术报告,深刻指出企业要切实树立自主创新的主体意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大力推进自主民族品牌战略,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科技发展与科…  相似文献   
34.
易中天教女     
中国人大概没有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了,就连“学术超男”、“学者明星”、“土匪教授”厦大博导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戏谑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既然敢称一等爸爸,当然也就有一流教育方法了。  相似文献   
35.
理论创新受内在的学术智慧和外在的政治环境的双重制约;通常情况下学术智慧是个常量,因而理论创新更多地取决于政治环境的宽松与否。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政治环境阻碍和抑制了理论创新,造成政治意识形态控制学术研究、不允许批评和反对意见存在,社会也由此失去纠错机会的局面。要使理论创新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就要解决好学术和政治、学者与政治家、研究与宣传等三个关系。究其根底,就是政治的稳定要求不宜妨碍学术的研究自由,恰是学术研究的众多理论成果为政治行为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随时对比和选择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36.
本文通过对《贵州民族研究》1995~2005年载文量变化、论文选题分布、载文作者统计和论文被引用情况等作统计分析,来探讨该民族学专业期刊的学术资源构成特点及其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37.
一、从目的性上重新认识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现代化建设的主体是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从整体上说,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的  相似文献   
38.
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我们要肩负起责任.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积极行动起来,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构建良好学术风气,向社会展示对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促进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有一个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9.
学术之盛需要学派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价值观的多样性,价值观的多样性又导致刑法人对刑法及其适用具有千差万别的结论。然而,为了实现刑法的安定性,为了实现学术创新,刑法学界应当在不同的结论之间展开相互的争论和批评。为了使这种争论和批评体系化、持久化,为了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昌盛,我国刑法学界应当开展学派之争,从而克服当前盛行的、没有理论根基、没有基本立场的低水平争论。  相似文献   
40.
学术自由:侵权与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海定 《现代法学》2005,27(6):35-45
学术自由侵权与其他侵权行为具有共性,但与一般侵权行为相比,行为的主观方面和行为后果不是认定学术自由侵权的必备要素。从学术自由权成立的正当性出发,有三类限制或禁止学术自由的行为是应予允许的。在现代社会中,按照在实践中得到运用的广泛程度和实际效果,最重要的学术自由权救济机制包括宪法救济、一般诉讼救济以及通过结社进行的自力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