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6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8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7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2139篇
中国共产党   226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57篇
综合类   72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39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笔者认为,人大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给经会议通过的任职人员颁发任命书盖人大常委会印章符合法律要求. 颁发任命书是机关组织行为.宪法将人民代表大会确定为国家权力机关,作为地方权力机关的人大常委会,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按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闭会期间行使立法权、决议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人大常委会以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通过决议决定方可产生效力,人大常委会印章是以权力机关的形式对外发布公文,体现的是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五位一体"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诠释了生态文明法治化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决策层对生态文明建设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坚定态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沉重代价,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问题倒逼改革,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旨在调动全体人民投身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3.
马玉丽 《时代法学》2015,13(1):112-118
自然法蕴含的理性、正义、法治、权利等观念塑造了西方法治精神。发端于英国的正当程序作为西方宪政与法治传统中极其重要的理念和制度,与英国的"自然正义原则"密切相关。自然正义源于自然法,自然法要求的采取回避和听取申辩原则,构成了正当程序的核心内容。美国宪法第五和第十四修正案将自然法原则法定化。在联邦最高法院有关正当程序尤其是实质性正当程序的司法实践中,经常从自然法的视角对其进行阐释,使正当程序成为捍卫自由主义、契约自由与个人基本权利的有力武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对自然法的继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24.
陈翔 《法制与社会》2013,(29):245-246
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中出现了仲裁协议效力有条件扩张的趋势,将仲裁协议的效力延伸至非签署方,即非签署方也能依据仲裁协议适用国际商事仲裁方式解决其纠纷。本文从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趋势、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障碍和突破以及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限制三个方面研究仲裁协议效力扩张问题,目的在于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司法、仲裁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5.
李刚 《人民司法》2021,(2):12-15
购房人因房地产开发商迟迟不能办理房屋产权证书,诉至人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在诉讼期间,办理房屋产权证书的客观障碍消除的,人民法院应当从鼓励交易、维护合同效力角度,审慎适用合同解除制度。【案情】原告:魏希伦。被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汇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富房产公司)。  相似文献   
126.
近年来,以网络平台隐私政策中个人信息处理格式条款为诱因的侵权案件频发,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消解个人信息处理格式条款与知情权、解释权、被遗忘权、脱离自动化决策权保护冲突的关键是,对格式条款进行类型化处理,分别进行效力认定。网络平台未尽到提示说明义务,致使信息主体没有注意或者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的,格式条款不应成为合同内容;格式条款显失公平的,信息主体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格式条款符合我国《民法典》第497条规定之情形的,应认定为无效;“主要权利”的认定,在考虑合同内容的同时,应奉行合同性质决定论;以“理性人”构建网络平台的解释义务标准,力争在保障网络平台健康发展的同时,切实维护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权。  相似文献   
127.
石嘉莹 《学理论》2015,(4):176-177
"住房乃安身立命之本",随着经济发展,房价疯长,一系列如房屋限购令、经济适用房等关于购房的限制性或者优惠性国家政策在各地颁布,在实践中出现了大量借名买房的情况。借名买房在实务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纠纷,笔者拟基于实务视角,通过分析"借名买房合同"的法律关系,为该种纠纷的解决提出自己的思考,并进而向其他购房者提示"借名买房"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8.
TRIP协议第7条规定了TRIPS的5个目标:技术创新、技术转让和传播、技术知识的生产和使用、社会和经济福利、权利义务平衡。对该条的含义、效力、适用范围等问题存在不同理解。有学者认为该条解释性价值与序言中的任何规定相当,对其后的条款没有约束和指导效力。从国际条约的表述结构、文义解释、WTO案例指导和适用、国际技术贸易的客观要求等方面来理解第7条的效力与含义,并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遵守、解释、失效之规定,可以看到:TRIPS乃有效条约,对其各成员有拘束力,必须善意履行;TRIPS第7条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指导效力,具有整合TRIPS条款的重要地位,是对与TRIPS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9.
骆电 《人民司法》2012,(3):49-55
一、法律因素法律因素是指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应严格遵守法律规范,保证裁判依法为之。法律是司法的基础,司法是法律的延伸,法律因素因此成为民事裁判应考量的首要因素。我国实体法与程序法均规定裁判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如民法通则第六条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即为当事人的行为标准和法院的裁判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在司法实践中,绝大部分案件特别是常规性案件主要依据法律即可作出裁判,这是由司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0.
正案件背景:A公司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未经股东会决议,自行决定以公司名义同B公司签订了增资入股合同并加盖了公司印章,合同约定B出资1000万元加入A公司,A公司负责办理增资入股手续。合同签订后,B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但A公司股东会在讨论B增资入股事宜时,未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决议通过,合同无法继续履行。B提起诉讼,请求判令A公司继续履行合同,并按约定承担违约责任。A公司抗辩认为增资入股事宜未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决议通过,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其不应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