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从病因学、病理学及法医学实践方面对肺动脉血栓栓塞作出总结,希望对临床医生及法医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周某,女,35岁,有"肺结核"病史,2010年7月某日凌晨2时许在家中不明原因死亡。据其家属反映,死者在去世前曾有过尖叫并伴有左下肢抽搐。1.2尸体检验尸表检验尸长150cm,尸斑显著,呈暗紫红色,双侧角膜轻度浑浊。头颈及胸腹部尸表未检见损伤,肋骨未检见骨折,会阴部、四肢及脊柱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3.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刘某,男,53岁,某年3月21日,因"左上腹反复疼痛,加重3 d"为主诉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上腹压痛阳性,无明显反跳痛。辅助检查:尿淀粉酶59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3 U/L,血常规示血小板48.5×109/L,血浆D-二聚体90.86 mg/L。初步诊断:腹痛待查。3月26日行胃镜检查诊断:十二指肠球后多发溃  相似文献   
14.
肺动脉血栓栓塞,简称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指血栓物质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堵塞血管,造成急性肺循环障碍及心功能障碍。PTE发病急速,症状不典型,  相似文献   
15.
刘恺怡  陈新山  闫杰  吕成  沈春宇  黄光照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6):523+526+543-523,526,F0003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某男,35岁。某日上午9:30分在乘车过程中突感不适,恶心、呕吐、出冷汗,后于中午12时左右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急性胃肠炎",并开具处方"诺佳针、思连康、诺佳胶囊"等药。患者随至其住所附近个体诊所输液,12时45分时开始输液,约2min后突然出现潮式呼吸,医生即停止输液进行抢救,并打"120",送附近医院继续抢救,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13时25分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张某,女,28岁。于某年9月26日主因"停经37+6周,预产期将至"入院,入院查体发现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10年,无吸烟饮酒史,无冶游史。孕0产0。其余体征均正常。其余一般情况良好。产检时发现胎儿G1P0头位待产,胎心128次/分。自觉胎动正常。B超可见一条静脉,两条动脉,脐带血管正常,存在脐绕颈现象。入院后的第14天该孕妇出现不规律宫缩,后于5个小时后时突发胎心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以来,笔者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两组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检查确诊,于发病后2~3d入院.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55~72岁,平均68.7岁.对照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53~71岁,平均67.2岁.两组年龄、性别、病位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8.
1案例资料肺动脉血栓栓塞是长期卧床患者较为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笔者遇见1例陈旧性骑跨性肺动脉血栓塞1例,报告如下:某女,50岁,因患有高血压,偏瘫3年,长期卧床。某年7月31日上午11时被一无证游医针炙足三里,阳陵泉等数处穴位后,突然昏迷,并从口中渗出白色泡沫样液体,后变为血性,至晚上12时抢救无效死亡。尸检见:右心室内有一条全长为9cm的血栓,头附着于三尖瓣前尖,外观呈灰白色,尾终于左右肺动脉交叉处并分叉,伸入左肺动脉内0.5cm,伸向右肺动脉的长1.3cm,外观呈暗红色;沿冠状面切开大脑见左侧脑室…  相似文献   
19.
李娜  王英元  牛艳麟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1,26(3):194-196,200,262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问内脑组织、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探讨其与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h、4h、8h、12h、24h、3d、7d7个时问点提取心帆及脑组织检材,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f血浆TM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中TM刖性表达。检测数据应川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M的阳性表达、IOD值和血浆含量存挫伤后4h开始增加,至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伤后3dTM血浆含量仍高于对照组,7d后基本恢复至对照纰水平。伤后4h~3d之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挫伤后TM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有助于推断呐损伤时间。  相似文献   
20.
肺动脉栓塞猝死的法医病理学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i DM  Yan HQ  Wang ZS  He YH 《法医学杂志》1999,15(2):73-74,76
对50例肺动脉栓塞猝死案例分析,结果显示:引起肺动脉栓塞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创伤(42%),心脏疾病(32%),外科手术(20%)等。血栓栓子多来源于下肢静脉(80%);其次为心腔内附壁血栓(20%)。发生猝死高峰季节为10~12月;低峰季节为4~6月。猝死场所多见于医院内。最后提出了该病的法医学鉴定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