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2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0篇
法律   374篇
中国共产党   335篇
中国政治   664篇
政治理论   296篇
综合类   51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961.
母爱认知     
  相似文献   
962.
陈可 《求索》2023,(6):63-72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力资本市场的变革,凸显了非认知人力资本的价值,但这种变革并非是数字经济直接作用于人力资本市场,而主要通过技术革新、产业变革和经济范式创新这三个中介作用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丰富了非认知人力资本的测量手段,并为非认知人力资本的积累创造了技术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从而为加快积累非认知人力资本提供了更大可能性。面对人力资本市场的变革,应从早期积累、中后期积累及人力资本贸易三个方面加强和加快非认知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963.
基层“微腐败”问题相较于“大腐败”“巨腐败”,更容易发生却很难防治,如果放任不管或治理不力,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当前,“微腐败”治理存在着认知困境、监督困境以及执行困境。在“微腐败”性质及其危害的认知上,出现了认知偏差;在“微腐败”的监督上,存在着监管漏洞;在“微腐败”治理的执行上,治理制度、治理机制与治理方式创新还存在不足。要深化对“微腐败”的认识,不断健全各项制度,抓好“微腐败”治理这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64.
曾威 《法商研究》2023,(4):101-114
网络金融的兴起改变了原有的金融商品和服务消费环境,使得消费者更容易产生认知偏差;此外,网络金融消费的方便与快捷还会刺激消费者认知偏差的进一步放大,导致其做出非理性决策。在逐利性驱使下,网络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认知偏差的利用会在无形之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然而,现有金融信息披露、金融营销宣传监管、金融消费者教育等制度却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应对。科技融合金融的创新远快于自然人心智的进化速度,因此消费者保护制度需要进行回应性调整。一方面,要根据消费者心理认知特点建立网络金融产品标记制度,对金融产品属性进行标明以帮助消费者高效识别;另一方面,要通过明确网络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教育义务与建立依托消费场景的教育机制来完善金融消费者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965.
高巍 《法商研究》2023,(4):115-129
救援者损害,即救援者对前行为人所致危险进行救援时遭受的损害。对救援者损害进行客观归责应当以法秩序为根据,构建救援者损害客观归责的教义学规则体系。首先,救援者损害的客观归责,以“管控领域”的确定为一般规则。先明确救援者损害属于谁的“管控领域”,再确定谁可以对行为或事件“负责”。“管控领域”的具体确定,取决于法定性和规范性两个判断原则。其次,“管控领域”之内的客观归责,应当排除主观要素,并进行内部责任的分配。最后,“管控领域”之外的救援者归责,应当根据自我答责原理确定。但是,当救援者存在认知欠缺和意志欠缺情形,以至于无法形成自主决定时,就不应对救援者适用自我答责原理,而应将救援者损害结果归属于危险创设人。  相似文献   
966.
舆论引导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控制手段。它主要是通过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的过程来营造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认知。这种社会认知可以从思想行为上对社会成员产生影响,形成社会新风尚或引导受众自觉遵守约定俗成的价值观,自觉摒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观念与行为,达到形成社会共识、完成社会善治的目的。当前,我国网络安全舆论引导主要是由传统主流媒体主导的、网络社交媒体广泛参与的、旨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和增强网民网络安全意识的舆论引导活动。主要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网络空间主权性特征、公共利益导向性特征、多组织协同引导、信息公开透明、杜绝网络谣言。但是,网民的认知能力还存在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967.
司法证明的认知目标不仅决定了诉讼制度与证据制度的具体设计,而且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律或司法的期待与信任。关于司法证明认知目标论,我国诉讼法学界基本分为三种观点,即作为传统解释的客观真相论、作为主流见解的法律真相论,以及以意见裁判主义为代表的后真相认知观。在司法证明认知目标中,“真相”仅仅占据有限地位,并且协商过程中的意见共识往往十分难得,并非总能如愿实现。因此,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司法证明所立足的正当理由,即证成。推进司法证明认知目标从真相、共识转变为证成,既是对司法证明主体理智能力的尊重,也是顺应认知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68.
2009年初,国务院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再次赋予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重任,该纲要的全面实施,对推动广东共青团工作创新发展,将会带来新的机遇。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市的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企业管理人员、企业普通员工、大学生、外来务工青年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了解广东青年对该纲要的认知状况,以及该纲要对广东青年的影响,从而为共青团组织的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69.
企业社会责任是调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衡量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调查数据了解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知情况,分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阐明企业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意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0.
政治信任是一国民众对政府实现其利益所持的一种积极心理预期,制度型政治信任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主导性的政治信任模式,民众对政府清晰的政治认知是其构建的基础。随着我国网络普及率不断提高,网络在民众政治认知保障中的核心地位愈加凸显。在制度型政治信任构建中,大力加强网络政治沟通以开诚布公、积极回应网络政治质疑以变堵为疏、有效治理网络政治谣言以去伪存真是实现网络政治认知保障功能的三重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