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24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940篇
中国共产党   490篇
中国政治   840篇
政治理论   234篇
综合类   5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时下,谈说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的言论多了起来,列举的表现形态也林林总总,无非都是一些虽摆不上桌面却大家皆”懂”的公开的秘密。撩开其表皮,它的根源在哪里?  相似文献   
992.
赵义 《南风窗》2007,(20):26-27
党政主导,不仅仅是指党政掌握核心市场资源,更多是指中国党政的层级政治结构。中央和政治中间层的权力结构的周期性变动对于中国市场经济形态的形成起到了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吸收犯概念及其性质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收犯,是指出于数个不同的犯罪故意,实施数个不同的犯罪行为,侵犯数个不同的法益,触犯数个不同的罪名,具备数个独立的犯罪构成,本应成立数罪,但由于数行为之间的相对独立性,故在处理时仅作为一罪的情况。作为处断上的一罪,吸收犯以行为要素上的复数性、罪名要素上的相异性和数行为关系要素上的相对独立性为其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994.
台商大陆投资对两岸贸易影响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冠华 《台湾研究》2003,(4):48-54,60
  相似文献   
995.
从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角度看,价值哲学形态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从价值的视域研究人”,“从人的视域研究价值”,以及进而将二者相统一的思维嬗变过程。这种哲学形态的演进客观地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中曲折行进的实践历程。与当代西方价值哲学形态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同样主张两种思维模式的统一,所不同的是,它力求在新的哲学基础上实现二者的统一,这种新的哲学基础就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先在性、存在方式的系统普遍性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96.
乡风文明论     
乡风文明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乡风文明反映了社会文明形态的基本内容,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相似文献   
997.
赵钢  朱建敏 《中国法学》2005,(3):174-181
司法救助制度是直接关涉相关主体能否实际、有效地利用诉讼机制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其之完善与否,事关宏旨。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虽然已有数年历史,但不论是在基本法理方面,还是在规则体例、具体内容以及其实施效果方面,与应然状态及实际需要相比,均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对该项制度的不足之处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1)司法救助制度应由《民事诉讼法》而非司法解释加以规定;(2)实施司法救助所需之成本应由国家作专项开支而非由救助法院自行负担;(3) 司法救助的适用主体形态应合理拓展至单位当事人;(4)司法救助的适用条件亟待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998.
故意伤害罪探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明楷 《中国法学》2001,(3):117-131
1 .根据着手的规范意义 ,论证了胎儿伤害行为待胎儿出生为人时成立故意伤害罪 ;2 .根据故意伤害罪的法益 (他人生理机能的健全 ) ,界定了伤害行为是非法侵害他人生理机能的行为 ;根据违法阻却原理 ,说明了对于得承诺的伤害应以结果无价值论为基础认定故意伤害罪的成否 ;3.根据殴打与伤害的区别 ,阐明了以殴打故意致人死亡的只能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共同犯罪的原理 ,论述了“同时伤害”的处理原则 ;4 .根据未遂理论 ,指出了故意轻伤未遂的不成立犯罪和故意重伤未遂应适用故意轻伤的法定刑 ;根据结果加重犯的原理 ,分析了故意伤害行为致第三者死亡的三种情形以及共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5.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 ,得出了连续伤害他人应成立同种数罪且应并罚的结论 ;6 .根据刑法的特别规定 ,讨论了相关条文的性质与协调法定刑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9.
论文提出,程朱理学作为一个唯心主义体系却蕴含了一定的唯物颗粒,构成既有神学色彩又有无神论意味的精巧圆滑的双重形态.论文除了梳理和论证这种双重形态外,还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形成这种双重形态的原因或必然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犯罪形态理论的发展史表明 ,犯罪形态理论已经超越了过去那种对具体的犯罪形态进行孤立研究的局面 ,从而发展成为一个自成一体的开放系统。刑事被害人在犯罪行为结构中的当事人地位 ,决定了它对开放的犯罪形态理论系统具有重要的改造和再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