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7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领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宪法的重要内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完法都有关于领土的规定,这是解决领土问题和领土纠纷的重要的法律依据,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不可或缺的,体现了国际法的基本精神与原则.我国现行宪法对领土问题未作规定,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考虑.在领土关系和领土问题日益复杂化的今天,在宪法中对领土问题加以明确规定,有助于为处理领土问题和领土争端,打击分裂主义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2.
German influences were seen in every field of Japanese culture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as for the pre-war constitution, Dr. Hermann Roesler i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foreign advisor to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because the constitution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his plan. Roesler recommended that Japanese politicians strengthen the right of the Emperor and establish the constitution by the will of the Emperor, not by the will of the people.In the enactment of Japan's civil code was to be enacted in 1894 but this code was considered too democratic for the actual Japanese situation. conservative Japanese politicians then tried to established the civil code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model and succeeded partly in doing so.  相似文献   
23.
房屋拆迁中的公民宪法权力及其实现之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对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房屋权是最基本的私有财产权之一,但在立项、签约、补偿、拆迁、安置等房屋拆迁过程中还存有损害被拆迁人权益的种种现象,对此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加以规范:依法优化行政管理,建立良好的拆迁市场秩序;遵循宪法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处理房屋拆迁纠纷,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有关行政部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逐步完善健全有关保护公民财产权的具体法规并择其要者先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24.
政府的财产征收征用权构成对私人财产权最严厉的制约,而对征用权的宪法上的限制,反过来则是对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25.
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宪法逐渐由文本融入社会现实,成为民众生活模式的一部分。因此需探讨宪法解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需要以德国宪法解释模式为基础整合美国模式,形成中国的宪法解释模式。宪法解释由学说、操作、规范、程序构成,而生命体、约法、母法、根本法等宪法隐喻形成宪法解释的意义网络,宪法解释学有助于理解中国立宪政治的民情、生成对于宪法的信心乃至信仰、推动中国宪政的程序理性建设。  相似文献   
26.
二战之后制定的日本国宪法一直存在着被强加宪法论与自主制定宪法论的争论。保守派政治家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一直围绕宪法第9条主张修改宪法,并促成了国民投票法案的通过和教育基本法的修改。宪法修改应该使宪法的基本原理与现实发展相契合并有利于宪法的发展,而绝不能悖逆于宪法原理,弱化宪法的存在意义。战后的日本政治史可以说是“宪法固定化”的过程。要不要修改宪法,对于哪些条款进行怎样的修改,应该由国民来做决定。  相似文献   
27.
张震 《北方法学》2012,(6):32-38
以现实的社会条件为基础,1982年宪法形成了以发展性、时代性、中国性为核心的人权逻辑主线。随着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982年宪法的人权体系也在不断地扩充与演进,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需要与成果的经济权利的凸显,到具有普适性人权价值的确认,再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即广义社会权体系的完善。在当下,公平享受发展成果,权利的平等保障是1982年宪法人权逻辑的最核心命题与最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及其证候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对象472例,其中乳腺增生病例组336例,非乳腺增生对照组136例.结果: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为气郁质(31.85%)、平和质(22.32%)、气虚质(12.2%)、阴虚质(11.01%)、阳虚质(9.52%)、瘀血质(4.76%)、湿热质(3.27%)、特禀质(2.68%)、痰湿质(2.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6例乳腺增生病中,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和冲任失调证分别为195(58.04%),87(25.89%),54(16.07%)例.不同证型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气滞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均以气郁质为主,气郁质比例分别为37.95%和29.89%;冲任失调证患者则以平和质和气虚质为主,分别占22.22%和20.37%.结论:乳腺增生病发病及其发病后的证候类型与体质相关.  相似文献   
29.
《刑法修正案(八)》已在民众的呼声中顺利通过,但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来说依然任重道远,如何论证和理解法律规定成为关键。以风险刑法理念作为理论基础创建的危险驾驶罪必须合理解决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契合问题,以彰显以人为本的现代刑法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论证和理解犯罪构成,并检验刑事法律后果,从而提出可行性的立法和司法方案。  相似文献   
30.
沈桥林 《政法论丛》2013,(1):93-102
清帝逊位之初十几年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史。国民党试图凭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袁世凯或明或暗地破坏该法,欲使中国社会回归传统,让自己君临天下。然而,最终双方都以失败而告终。何也?在袁世凯,大概因为封建传统思想严重,过于迷信武装的力量和政治手腕,以至于公然逆民意和历史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民党,大概因为没有真正接受宪政文化的洗礼,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时局的把握也不够准确,以至于不知不觉地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