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篇
法律   10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2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GNA培养B16细胞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GNA对B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吖啶橙/溴化乙锭(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染色后细胞凋亡;采用膜联蛋白Ⅴ-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B16细胞凋亡。结果 GNA作用B16细胞后,细胞的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GNA处理的B16细胞出现了典型的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NA处理的B16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凋亡率随之上升。结论 GNA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2.
本案中尸体检验情况及现场物证来源对侦破该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类似本案这样有特殊损伤的尸体,尸体检验的目的不但是寻找死因,还要通过这些特殊的损伤、切口分析出案件性质,作案目的。  相似文献   
53.
3种方法联合运用提取人体脱落上皮细胞D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提高法医物证检验中附有人体脱落细胞载体检材的DNA检出率的方法。方法根据案件检材的具体条件.选择3种提取方法即Chelex-100法、Chelex-100联合有机法和Chelex-100联合磁珠法。结果采用了分步提取DNA法,可充分、有效地提取微量DNA,提高了人体脱落上皮细胞有效DNA的检出率。结论根据第一步提取方法的检测结果,来调整下一步的提取策略,如是否加以纯化浓缩,可增加人体脱落上皮细胞有效DNA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4.
Poisoning may also lead to both coma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lso in youngsters without a known major medical history. As not all toxic agents are routinely screened when a poisoning is suspected, it is useful to consider less frequently encountered poisons in certain cases. We describe the occurrence of asystole an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which occurred in a young man after a suspected tramadol overdose. The tramadol concentration on admission in the ICU was indeed 8 microg/ml (mg/l), far above the therapeutic range. Subsequently, the patient developed severe acute liver failure, finally leading to death. Post-mortem toxicology did not reveal any other poison responsible for this unfavourable course as only very high serum and tissue tramadol and desmethyltramadol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Only a few fatal poisonings attributable to tramadol alone, as observed in our case, have been reported. An overview of these case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加减葛花解酲汤对小鼠急性乙醇中毒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白酒灌胃复制小鼠急性乙醇中毒模型。给药后处死小鼠,取全血测定乙醇含量,取肝脏组织匀浆后分别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随着加减葛花解酲汤浓度的升高,急性乙醇中毒小鼠的醉酒耐受时间逐渐延长,醒酒时间逐渐缩短。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葛花解酲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全血乙醇浓度明显降低(P<0.05),加减葛花解酲汤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中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减葛花解酲汤能明显降低血液乙醇浓度和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SOD水平,具备较好的解酒功效,其解酒的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6.
应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MQ18变异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上皮细胞(OFTu)的病毒形态发生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形成核内包涵体,装配好的病毒通过核内膜获得初始囊膜,以出芽方式出核进入细胞质,在高尔基体区域进行加工修饰、二次获得囊膜后形成完整病毒粒子,以包裹有病毒粒子的空泡与细胞膜相互融合方式,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细胞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质内空泡增多,线粒体增生、肿大,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形态异常,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最后细胞破坏、裂解,可见细胞早期凋亡及自噬小体结构。本研究结果为阐明PR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研究新藤黄酸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检测新藤黄酸对卵巢癌A2780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fluo-3AM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新藤黄酸对A2780细胞钙离子水平的影响,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凋亡率,采用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新藤黄酸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Annexin Ⅴ-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新藤黄酸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新藤黄酸对卵巢癌细胞A2780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fluo-3AM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各浓度新藤黄酸均能升高A2780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且呈现浓度依赖关系;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新藤黄酸能阻滞A2780细胞于G0/G1期;Hoechst 33342染色和Annexin Ⅴ-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随着新藤黄酸浓度的增加,A2780细胞凋亡率呈现增高的趋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新藤黄酸可以促进凋亡相关蛋白p53、细胞色素C以及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新藤黄酸具有抑制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线粒体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作者用60只小鼠实验,分组观察环境温度为4℃和20℃、死后0、6、12、24、48和72h 肝脏的PPr、ATPase、CCO、ACP、ANAE、G-6-Pase、LDH、SDH、G6PD 和NADHD 等10种酶活性的组织化学改变。在4℃组,PPr 活性在死后6h 开始下降;死后72h,PPr 仅在少数肝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余9种酶活性无明显改变。在20℃组,死后6h,PPr 活性明显下降,死后12h 变为阴性。死后48h,LDH 和ATPase 活性明显下降,死后72h 变为阴性。作者认为,死后组织中酶的改变规律有助于推断死后经过时间。  相似文献   
59.
用离体培养方法观察了γ 氨基丁酸 (GABA)对牦牛黄体细胞凋亡及羟自由基 (OH )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GABA能促进黄体细胞OH的生成并诱导黄体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0.
线粒体DNA的研究进展及其法医学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DNA,mtDNA)是存在于细胞质内的环状DNA。它的存在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如今,关于线粒体的研究领域是生物医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基于一些很基本且有趣的问题的提出,这些问题主要是关于线粒体是如何进化,如何产生能量。另外,在疾病中线粒体基因如何发生突变、细胞凋亡如何受到它的调节、以及衰老如何对线粒体DNA发生影响等问题都有待解答,而且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将会对诸如人类学、法医学以及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