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法律   476篇
中国共产党   875篇
中国政治   994篇
政治理论   334篇
综合类   4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向平 《检察风云》2013,(20):34-3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备受关注,而与此紧密联系的信仰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方面讨论与焦虑的核心。信仰危机问题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特别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深层表现,利益分化、共识断裂的现象格外严峻。  相似文献   
52.
信仰的力量     
近日,笔者拜读了第四期《北京支部生活》杂志刊登的老作家杨向红曲折入党的故事,同样是一名党员的我,心中颇有感触,一个问题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是怎样的力量让她几十年如一日执着追求,即使在人生的暮年仍然有如此强大的入党意愿?哲学家萨特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杨向红的入党情结,萌芽于中学时代,发轫于大学时期,顿开于工作期间,成功于退休之后,应该说是从年龄的清晨走到了年龄的暮霭,虽然造化弄人,几经坎坷,但却始终痴心不改。我想,这正是源自她对信仰的不懈追求。人生最大的快乐并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有追求的人生是十分精彩的,有  相似文献   
53.
5月31日下午,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召开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观后座谈会,现将部分与会人员发言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54.
"修身治国"是儒家学说中底蕴深厚的文化现象,历代儒家都把崇高的道德信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和达到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并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从儒家伦理中撷取了大量的思想资源,结合党的思想建设进行批判、吸收和发扬,形成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大公无私"为价值取向,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共产主义先进模范"为崇高追求的道德信仰理论。  相似文献   
55.
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影响党的纯洁性,削弱党的战斗力,动摇党的执政地位。信仰缺失现象产生的原因: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的冲击;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复杂问题;忽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等。治理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必须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完善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强化对信仰问题的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56.
自伯尔曼《法律与宗教》一书被引入我国以来,“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的名言在法学界引起了关于法律信仰的研究热潮,各种观点层出不穷,法律信仰能否本土化是一个终极的争论目标.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个终极的问题,必须讨论清楚法律信仰的真正内涵,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相关的讨论变得有意义,法律信仰长期处于一种被误读的状态,我们应该将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57.
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实际上都是信仰主体对某一信仰的具体态度。信仰方式包括理论确认、情感体验和行为追求,信仰心态包括信仰认知、信仰情感和信仰意志。本文主要探讨了信仰方式和信仰心态各自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互之间的外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58.
意识形态作为"感情、表象和观念"的总和,在本质上内涵的信仰的价值属性与信仰功能也决定了意识形态成为信仰的可能。而每个社会个体生成意识形态信仰需要经历逻辑上的转向,即从"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最后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统一"。在这一逻辑转向过程中,需要从意识形态客体即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变革,意识形态信仰主体也要具备感情上的自觉,并在实践活动当中最终生成信仰。  相似文献   
59.
从历史上来看,妈祖信仰传入日本并在日本进一步传播受到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秩序的重要影响,其随着中日贸易的发展先由中国传播到西日本九州岛,然后再进一步传播到东日本地区。落海妈祖像漂至,倭寇掠夺妈祖像至日本供奉,华商、华僧与难民的带入以及日本信徒自发传播是妈祖信仰东传日本的主要途径。循此途径,平户、五岛地区和萨摩地区以及长崎地区成为日本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承地。妈祖信仰在日本传播的路径体现了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互动,还揭示了文化层面的融通,对于当今的区域联通理念及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0.
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之道,在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应用优势,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新优势和新动能。本:深刻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本质人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网络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