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01.
严禁夹带     
戴先任 《瞭望》2020,(17):63-63
据说,现在是商品时代,广告已经无处不在据说,有的地方,中小学教材也夹带商业广告、教学辅助资料的链接网址、二维码等信息。据说,有的学校举办安全进校园活动,向小学生发放餉小黄帽、红领巾上都印上了商业广告。据说,这一切都是真的.这种现象被坚决叫停了。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0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通知》,公布了2020年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和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用书目录和用书要求。  相似文献   
102.
《法国研究》2021,(1):112-112
《法国研究》是国别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研究范围侧重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与文学语言等栏目。本刊为季刊,创刊于1983年,主管单位为教育部,由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中心出版,刊号为ISSN1002-0888/CN42-1087/D。《法国研究》热忱欢迎国内外学者并鼓励青年学生赐稿(恕不接受中国作者的法语稿件)。  相似文献   
103.
《法人》2014,(12)
正支持记者采访保护公众权利方式一二维码扫描用智能手机扫描照片下方二维码,核验新闻记者证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不显示,说明不是真记者证。方式二短信查询移动手机用户发送"cxx记者姓名#单位名称"到10660840查询,如收到被查询人的证件信息,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收到"您查询的记者信息未找到……"等字样,说明不是真记者证。  相似文献   
104.
货币发行及流动性管理是不能脱离中央银行掌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民银行对虚拟信用卡的叫停,可以被视作是对于萌芽中的颠覆性威胁的一种本能反应。中国人民银行3月14日叫停了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天前才刚刚宣布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同时被"暂时"叫停的还有二维码支付。对于央行的这一举动,市场上大致有两种观点。持理解立场的业内人士解释说,虚拟信用卡确有违反中国现行信用卡管理法规之处。  相似文献   
105.
盛夏7月,田东县又迎来了芒果丰收季。今年。田东县芒果产量预计达8.2万吨,产值约4亿元。在7月9日开启的2014百色·田东芒果文化活动月上,观光客和采购商发现,一些果园各品种的芒果贴上了“二维码”,这是田东县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的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及可溯源农产品公众查询平台。客商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溯源获得芒果的产地、生产日期、合格标准等信息,放心地通过微信,方便快捷下单订购。图为一家芒果园内贴有二维码卡片的金煌芒。  相似文献   
106.
孙新宽 《法学》2022,(3):97-111
债权表见受领以受领人无权受领债权为适用前提,根据无权受领人的不同,可区分为“债权人型”和“第三人型”债权表见受领两种类型。债权人型债权表见受领在现行法的多个具体规则上均有体现,归纳各具体规则的共性可以提炼出债权人型债权表见受领的共同制度构造。第三人型债权表见受领与表见代理在制度结构、制度功能、价值基础上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通过类推适用表见代理予以处理。通过研究债权人型和第三人型债权表见受领的制度构造和处理路径,可以构建债权表见受领的统一制度。在此背景下,我国民法理论所继受的债权准占有制度应当被舍弃。在债权人作出的受领权授予行为有瑕疵而被撤销时,债权表见受领制度依然可以适用。  相似文献   
107.
年前正值宁波市奉化区王鹤农庄草莓采摘的旺季,员工们将采摘下来的新鲜草莓装箱后,在每个包装箱都贴上一张“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用手机扫一扫合格证上的二维码,可以查询草莓的产地、上市时间、执行标准、产品等级以及种植户的联系方式。农庄负责人王志岳说:“合格证是农产品的身份证,是生产者的承诺书、质量安全的新名片。一旦农产品出现问题,就能溯源追责”。  相似文献   
108.
《实践》2020,(3):60-60
案例小故事:家长小汪看到孩子的班级QQ群中出现一条信息,发信息的是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表示,学校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开学时间,近期将开展线上教学,需要收取460元费用,并发送了一个转账付款的微信二维码。小汪等多位家长信以为真,立刻转账付款。没过多久,真正的班主任李老师上线表示,学校没有收取过任何网课费用。这时,家长们才发现自己上当了,所谓的“李老师”为迷惑性极强的高仿账号。  相似文献   
109.
偷换二维码案件的实质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接收错误信息,并基于错误认识,向被告人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理应构成诈骗罪。既有的"被告人、商家、顾客"的分析模式存在误区。在信用支付背景下,电子支付的流程本质是,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受委托,处分自己的财产以代为清偿付款人债务的行为。虽然现代化支付系统不能被骗,但系统背后的职员可以被骗。职员的错误认识,或来自借助机器系统认识的错误推断,或来自借助人力认知的真实性误导。对于被害人的判断,刑法应从民事责任分担的泥沼中挣脱出来,以素材同一性与法益归属性为原则,确立刑法被害人判断的独立标准。自此,可以形成网络支付财产犯罪的统一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0.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扫码支付因其快捷、便利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青睐,也同时催生了新型的犯罪手段.“偷换二维码”案中,商家是被害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债权是犯罪对象.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偷换商家收款二维码,截取顾客向商家支付的账款,对商家而言具有秘密性,且完全违反了商家的意志,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构成诈骗罪.由于账户余额具有即时债权的特点,所以当钱款进入行为人账户时,是盗窃既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