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3月4日下午,"雷锋日——顺风车在行动"为首批爱心车主发放了带有唯一编码的顺风车标识——"顺风车二维码车贴"和"绿丝带","顺风车常态化"推广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人民论坛记者采访了"顺风车"发起人、全国青联委员王永,他谈起了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人民论坛:为什么想到通过学雷锋活动把顺风车这件事常态化?王永:这个事情我觉得靠我一个  相似文献   
92.
目前,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群体日常生活和消费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二维码支付缺乏有效的立法监督,极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传播非法信息、木马病毒实施违法犯罪的工具。应加强对利用二维码扫描技术实施违法犯罪的措施研究,建立预警机制,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二维码广告的市场监管力度,完善二维码支付相关法律法规,有效预防和打击利用二维码技术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93.
胡建君 《检察风云》2013,(18):88-90
导语:在绘画作品都以"方尺"计价的年代,贺友直一如既往喝着老酒、画着小人书;在老版连环画手稿也拍卖到千万元的当下,他毅然将上千份手稿全部"捐脱",不留片纸给后人。他说自己"不眼红、不攀比、不妒忌","因为自己明白自己"。  相似文献   
94.
正开通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提供诉讼服务,公开裁判文书接受监督,上线官方微博与网友互动交流。年终岁末,北京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全面提速,努力打造司法公开和诉讼服务平台,实现"阳光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高级法院院长慕平按下启动按钮,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正式上线。自2014年1月1日起,北京市三级法院将统一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并通过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实现部分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公开,同时试运行网上立案、电子送达服务。诉讼群众可通过登录网址www.bjcourt.gov.cn进行查询操作。据介绍,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实现了法院要闻、法院公告、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法官信息、参阅案例、开庭信息等八项公开和案件查询、诉讼指南、法院指引、网上立案、法规查询、文书样式、指导文件、诉讼工具、数说审判、视说诉讼等十项服务。北京法院还同步开通手机等移动终端诉讼信息服务,社会公众可在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上通过扫描北京法院诉讼信息服务APP二维码实现此功能。  相似文献   
95.
李志国 《法治纵横》2014,(10):61-61
共青团农场司法所微信公众平台开通运行。职工群众只需要登录微信,搜索官方微信号“wjqgqtncsfs”或者扫描二维码,就能够每天收到司法所提供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96.
《中国律师》2014,(5):88-88
4月3日,浙江省司法机关首个以律师接待为主要功能的微信预约平台“北检律师接待”在宁波市江北区检察院正式上线。除了传统的电话、现场预约外,到江北检察院办案的律师有了一条全新的预约通道。  相似文献   
97.
尝试利用一种新的方式,使用适当的数字水印算法,将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二维码图像信息在视频录制过程中融合进视频监控资料当中,用以判断视频资料是否具有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98.
偷换二维码案引发理论激烈争论,折射出网络时代传统财产犯罪的适用难题。新型三角诈骗罪说无法有效论证被骗者与受害人之间的紧密关系,间接正犯诈骗说误读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作用,债权实现诈骗说则没有正确理解诈骗罪的交流性特征及其与处分意思的关联性,而一般诈骗说在被害人认定上存在不足。相对而言,将偷换二维码行为定性为盗窃罪更为可取。相对性较弱的存款性债权,可以例外性地成为盗窃罪的行为客体。顾客善意扫码支付的行为在民法上具有清偿自身债务的效果,即已将其对银行、微信或支付宝的债权转移给商家。从一般民众对交易行为的观念形象出发,行为人偷换二维码非法取财的行为,实际是对即将到达商家的货款予以截留,其打破了商家对货款的规范占有,认定为盗窃罪具有妥当性。对于以偷换二维码为代表的疑难网络财产犯罪,应注意从规范论的视角审视虚拟空间的刑法占有。  相似文献   
99.
指责处分意识不要说无法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并不妥当.处分意识的必要性在于占有意思的必要性.处分意识是指处分人意识到将自己占有的财物或享有的财产性利益转移给对方占有或享有.首先,处分人需意识到自己占有财物或享有财产性利益.这种占有意思必须是具体的占有意思.其次,处分人在认识自己"转移占有"时,只需意识到财物的占有状态的改变.就有体物而言,不需要对财物的价值、数量及种类有认识;这些内容属于"错误认识"的认识内容,但不是"处分意识"的认识内容.就财产性利益而言,通过意思表示放弃债权的当场实现可能性,就表明有处分意识."偷换二维码"案件中,如果顾客对收款账户(二维码账户)不负有审查义务,则商家是被害人,行为人构成盗窃罪,盗窃对象不是商家的财物,而是商家的财产性利益,也即商家针对顾客的债权.  相似文献   
100.
李雯  伍开春 《江淮法治》2014,(18):30-31
正此案系安徽省第一例支付宝账户被盗案件。公安机关在侦办此案的过程中,发现安徽省及其他地区相继呈井喷式地爆发同类案件2013年9月3日上午8点左右,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急冲冲地跑到宣城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报警,称其支付宝账户内被人盗取了4万余元。他叫刘乐天。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这起网络盗窃案件,原来是3个90后青年所为。2014年8月29日,这起安徽省第一例支付宝账户被盗案件在宣城市宣州区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