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篇
法律   281篇
中国共产党   408篇
中国政治   533篇
政治理论   333篇
综合类   3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和谐世界":国际秩序的新构想和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国际秩序观的提出是国际秩序理论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理论创新。它由安全、发展、和谐三个关键概念所组成,关注三个层次不断递进的目标,即通过共同安全实现持久和平稳定,创设国际秩序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通过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既满足世界各国的发展利益需求,又促进全球安全威胁根源的消除,为国际秩序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通过开放包容实现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实现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和谐世界”所提出的目标和新观念,以及解决国际秩序建设中安全困境问题、国际秩序的持久和平稳定问题以及国际秩序的公正与合理问题等三大难题的思路,已经使它超越了西方国际秩序理论,成为一种崭新的国际秩序构想和范式。  相似文献   
32.
刑事和解机制建构根据简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刑事和解,系指经由司法机关的职权作用,被害人与犯罪人面对面地直接商谈,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从而确定犯罪发生后的解决方案。刑事和解在我国有其事实、法律基础和一定的可操作性。刑事和解制度的建构既是被害人学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也是犯罪人矫正和回归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与社会福祉增加之所需要,是公权力完善及公权力向私权力妥协的必然结论,有法律明确限定范围的刑事和解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33.
张丽红  滕培圣 《工会论坛》2005,11(6):112-113
行为体是国际政治的最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理论分析和事实推理的起点。关于这一问题一直存有一元与多元之争。全球治理的出现推动了行为体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但当前学界却缺乏一个对多元行为体进行认知的合理范式。本文在对以往范式进行考察的基础上,从全球治理的实践出发,以国家、公民社会两分法为哲学基础,提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三轨”认知范式。  相似文献   
34.
犯罪学研究中引入了“范式”思考。本文在梳理和评析目前国内犯罪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学的“犯罪范式观”。  相似文献   
35.
网络经济对政府行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要求 ,如建立有限政府、决策的分散化与民主化、提高行政效率、增强透明度等。行政法所规制的行政范式也面临重大挑战 ,政府行政应当立足于现代人文精神、促进行政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强调行政权的公共服务本质、突出行政的法律从属性以及建立行政程序中的参与合作机制 ,以实现其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36.
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讨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持续了30多年,以"理想类型"的方法进行理论构建会发现影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三种范式,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二元界分的"性质—归属"范式;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衔接的"功能—结构"范式;法治和系统语境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一体化的"规范—系统"范式.每一次范式转换前都可能伴随着某种方法论的视角转变,以"理想类型"方式构建的经由"视角"到"范式"再到不同"范式"转换的链条,清晰地呈现了我国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联方式不断被理论和实践认知与改写的历程.三次范式转换从学理上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构建的进路和图样.  相似文献   
37.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齐建国 《新视野》2004,(2):18-2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我们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8.
对国家主权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而合理的研究范式是我们科学认识国家主权的前提。西方学术界对国家主权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流派———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由于不同的范式在含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难免存在许多片面性和理论自身的缺陷。因此,对于不同国家主权理论范式的比较研究,将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
公共管理的理论源流与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而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范式中分化出来的“公共管理”,体现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整合。传统的公共行政,以韦伯的官僚制来破解庇护主义,以政治/行政分开来化解政党分肥,以官制度来建构行政组织的基本规范,以泰勒主义来保证效率行政的主导地位。这种行政改进逐渐变成公共行政中的教条主义。结果,官僚制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政治/行政两分成了“两张皮”,官制度变成了族主义,效率主导变成了缺乏效果的效率。求解这些疑难导致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转移。而突出公共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建构,就是以公共行政为底色而对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政策分析以及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的一次理论整合。  相似文献   
40.
本文旨在通过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的文本结构、知识资源、学术史价值等诸方面的考察 ,探求其对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范式突破意义及对当今法学界之方法论反思的启示所在 :1.勇于突破旧有研究范式的学术气魄 ;2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精神 ,并强调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的学术旨趣 ;3 .跨学科的思维进路与开放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