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1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838篇
中国共产党   500篇
中国政治   1610篇
政治理论   364篇
综合类   70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94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罗茜 《法制与社会》2013,(21):178-179,181
基金会和公益信托是管理公益事业捐赠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基金会是我国管理社会捐赠的主要形式,在国外实践成功的公益信托并未发挥出其优势。本文通过对公益信托独特优势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公益信托的法律制度来探讨公益信托在中国发展的契机以及发展中还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制度构建和税收鼓励政策两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2.
由于我国传统上原告资格的“直接利害关系”认定标准的滞后和与司法实践的不相适应性,最终使得公益诉讼等新型诉讼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英芙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代表性国家关于民事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分析和借鉴,认为需要从立法上修改和完善我国关于该制度不适宜的规定,进一步拓宽原告资格的范围,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3.
慈心善语     
《慈善》2021,(2):44-45
“让慈善文化滋润大众的心灵;让众多好人拥有行善的平台;让今天的雷锋找到自己的团队;让贫困与不幸得到爱心的关照;让我们的社会布满温暖的阳光。”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维隆就任陕西省慈善协会会长之后于2012年3月28日与慈协各会长共议善事时,提出上述慈善五大愿景。刘维隆任慈善协会会长期间,和大家一起在陕西省慈善事业以往经验与成就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创新性的发展,在全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上做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84.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迄今为止制度文本和司法案例最丰富的公益诉讼类型。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都具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但三者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其履行了监督管理职责且请求的内容超越了检察监督和行政救济的范围为条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行职权主义,不严格遵循处分权主义,法院可以依职权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判决的主文可以超越原告的请求范围且要考虑判决的执行实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法官对于程序的进行和实体的形成都有很大的控制权,此系非讼法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85.
声音     
《中国民政》2015,(5):5
<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政府削权放权的同时还要以刚性制度来管权限权,念好权力"紧箍咒"。要用法治"金箍棒"给政府权力划定边界,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这是打造法治政府、廉洁政府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86.
三清言 《江淮法治》2013,(24):18-18
近日,因恶意排污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环保社团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诉上法庭。要求法院判令吉林油田立即停止违法排污,支付人民币6075万元用于恢复其污染的渗坑周边等地的生态环境.承担本案诉讼和执行而发生的合理费用。目前该案件已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案件正式进入诉讼程序。(12月3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87.
在民事公益诉讼中,证据偏在的问题更加严重,仅依靠当事人申请文书提出命令,难以保证公共利益的维护。基于职权探知主义,人民法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可不受约束性辩论原则的限制,有必要也有义务依职权发出文书提出命令以维护公益。但就我国现有的规范而言,文书提出命令制度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所规定,司法解释不能为法官创设权力,且职权发出提出命令具有单向性偏失,弱化了文书持有人权益的审查保障程序,易致程序正义受损。因此在适用时,应当将文书的范围限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6、47条之内,在作出裁定前应先向当事人释明由其申请,在当事人不申请的情况下,法院依职权作出裁定,并须对心证过程进行详细说理。  相似文献   
88.
帅恒 《公民导刊》2016,(4):40-43
正3月16日,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慈善法草案,本次全国人代会备受瞩目的立法议程圆满划上句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近一年的立法行动亦顺利收官。所谓"最近一年",是以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为起点,以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为收尾。以此为"年度"标记,更能体现国家立法机关行权的阶段性,也更能清晰展示国家立法一年的风貌。据统计,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6部新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1个有  相似文献   
89.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起步较晚,对起诉资格的研究比较匮乏,自上而下的环境立法显然对起诉资格的选择设置了障碍.拓宽研究视野,我们看到美国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起始之处和发展的老牌劲旅,在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大量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遭受“实际损害”作为其起诉资格的标准.本文拓宽视野,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为我国依法治国新常态下环境公益诉讼起诉资格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0.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众多经济纠纷,而如何确保市场主体各方都能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则成了我国市场经济法所要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公益诉讼制度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更成了市场经济主体及法律界人士所普遍关注的话题。文章将就经济发展中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