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4篇
  免费   50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9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3篇
法律   3495篇
中国共产党   126篇
中国政治   662篇
政治理论   69篇
综合类   57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74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36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启动权是鉴定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诉讼权利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当事人诉权的重要手段。新《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启动程序作出了新规定,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符合建立现代民事诉讼鉴定制度的客观要求。以解读这一修改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民事诉权的实体涵义及程序涵义探讨其缘由和意义,能更好地诠释民事鉴定启动权对诉权的保障作用;从比较法的视角探析民事鉴定启动制度,可以预测我国民事鉴定的未来走向;在分析其证据属性的基础上构架启动程序,细化申请的审查标准,增设救济程序,可以为司法鉴定的立法和新民诉法司法解释的制定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2.
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是裁判权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往往流于形式,鉴定意见的采信率极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鉴定意见基本由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作出,法官难以触及鉴定过程、法官鉴定意见实质性审查判断能力不足,以及公检法一体化司法体制使得法官往往忽视对鉴定意见的审查.鉴定意见审查判断权的实现除需要分离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逐步完善专家辅助人制度和建立专家陪审员制度外,还有赖于司法逐步走向独立.  相似文献   
133.
宋健 《人民司法》2012,(21):30-35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自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启动知识产权审判"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即所有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一、二审案件均划归知识产权庭进行集中审理。试点开展以来,在各知识产权执法机关的共同努力下,知识产权"三审合一"司法保护格局已初步形成。尽管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属于新类型案件,侦查、公诉及审判经验均处于不断积累之中,因此,审判中所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34.
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犯罪嫌疑人年龄是确定其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对于未成年人而言,是否年满14、16、18周岁是至关重要的事实。若案件中有大量充分的证据一致证实犯罪嫌疑人年龄,则属于比较理想的证据收集情况,并不存在采信疑问。然而,在未成年流动人员已经成为城市的犯罪主体的现状中,大量出现"黑户"(没有户籍材料)、"城市单身"(没有亲属辨认),以及故意假冒未成年人的新情况。现有的证  相似文献   
135.
当前,我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性别比失调现象更为严重,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显示,我国岀生人口性别比(以女孩为100)是118.06,大大超过了106:100的正常值。预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育年龄的人口男性将比女性多岀3000——4000万。为此,各地专门成立"两非"案件查处组,专事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与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案件。以期用严厉打击的态势,遏制性别比不正常增长。一、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与性别选择性终止妊娠的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36.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诉讼,使医院和医务人员陷入尴尬的境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医疗纠纷鉴定制度自身的冲突不仅导致医患双方的矛盾尖锐化,同时使患方对现有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信任缺失.本文围绕我国医疗纠纷鉴定体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医疗损害相关内容,分析我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现状,并对医疗损害鉴定的前景和走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实施以来,随着公民维权的法律意识日益提高,医疗费用合理性评估及相关医护问题的鉴定案件明显增多,其中,医疗费用合理性评估的专业性极强、鉴定尤为复杂,几乎同时涉及所有临床医疗专科和诊疗项目。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这方面鉴定的统一规范和指南,由此导致此类鉴定的主观随意性强,不同地区、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具体操作差异大,常出现"同案不同鉴"情况,易引起法医与医疗机构或者患方的争议。在此结合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以及医学、法医学理论和临床诊疗常规等相关文献,系统地探讨了医疗费用合理性审查法医学鉴定的具体思路、操作步骤、相关原则及其他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38.
文证审查因其所依附的检察业务不同而具有法律监督或诉讼活动的定位。文证审查意见并非鉴定意见,并不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而是检察办案人员提出补充鉴定、重新鉴定等的依据;法律应当明确文证审查制度,规范启动、审查范围、审查内容以及效力。  相似文献   
139.
1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2011年5月,有人举报某镇村民涉嫌非法收购珍稀野生动物坡鹿,并加工后出售.相关部门于同年6月4日,送检2块灰褐色固体膏状物(1、2号)及1瓶用"鹿膏浸泡的酒"(3号),要求进行种属鉴定. 1.2 12S rRNA基因序列检验 DNA提取①取灰褐色固体膏状物20mg;②用滤纸过滤送检"鹿膏浸泡酒",所得有形物质取20mg,分别置1.5mL EP管中.采用硅珠法[1]提取样品DNA.  相似文献   
140.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解读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证据科学》2013,(6):724-730
本文就《人体损伤程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立法本意、“重伤一级”与残疾等级的对应关系、标准框架、标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内容,予以解读。本文作者认为,(1)《标准》满足了司法审判中对“严重残疾”予以医学界定的需求,其中的“重伤一级”即是对“严重残疾”的明确界定。(2)对比分析显示:“重伤一级”的24个条款中,有23个属“严重残疾”状态,其残疾等级分属“1-4级”。(3)《标准》延续了原重伤、轻伤标准的鉴定原则不变,并修订大量条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4)《标准》大量吸纳了国际上ICF、GEPI等残疾分类的新理念,更具有进步性。当然,研究显示,标准亦存在一些技术问题:(1)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对技术标准的形式要件要求;(2)标准条款之间有不平衡、不严谨的现象;等等。预测:在未来的几年内,对《标准》条款的解读、争议、规制,将是中国法医临床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