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81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刑法解释的常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钧 《法学研究》2006,(6):102-112
条文解释的常识化和学理研究的经验化,是我国刑法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刑法学中的所谓“常识化”大致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形式:一是刑法解释上的“公众认同”,二是所谓的“社会相当性”。刑法解释常识化是实现法律认识统一性的基础,是实现刑法公正与效率有机结合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刑法目的的重要手段。但是,运用常识化方法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协调该方法中内在的矛盾关系,即常识与专业之间的关系、科学解释与效力解释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目前的刑法解释中,需要走出将生活常识等同于专业知识、以感性经验替代科学理论的误区。  相似文献   
32.
胡俊锋 《中国减灾》2006,(10):54-54
8月16—28日,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展览为期15天。此次展览由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主办,是建国以来北京市首次大型道路交通安全展览。本次展览以“共创安全共享和谐”为主题,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交通安全常识为目的,对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法制观念和现代交通意识,维护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营造和谐、文明的奥运交通环境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经商、留学等人员日益增多,面对国(境)外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安全状况,出国(境)人员要从思想上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防范知识的了解掌握,才能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好自身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34.
《农村青年》2007,(10):36-36
蒸饭煮饭都是淘米后放冷水再烧开,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事实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将水烧开,用开水来煮饭。那么,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5.
法苑传真     
《江淮法治》2015,(6):36-37
青阳县公安局:切实做好服务群众"文章"出国旅游、工作,购置车辆入户办照,升学嫁娶迁移户口,办理居民身份证件……当群众走进青阳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交通管理大队车管所和派出所等服务大厅办理业务时,统一的敞开式低台服务,干净整洁的服务环境,一目了然的各项警务公开,让群众感受到了该县公安局在服务群众工作中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青阳县公安局对各基层所队服务大厅接待区域、  相似文献   
36.
刑法学发展至今貌似精巧,但理论构造似乎离生活常识越来越远,使得理论与公众的规范感觉、认同感觉之间的分歧很大。刑法研究无论走何种道路,可能都面临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哪些是常识性的东西,亦或哪些是生活经验上特别值得重视的东西。刑法学回归常识主义,要重视两个问题:一方面,刑法本身对社会有什么益处?或者刑法的社会功能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刑法学回归常识主义,是否有可能性?亦即使刑法学和生活常识接近,或者尽量回归生活常识、尽量让公众能够去认同是否有可能?如果有可能,则其出发点或者基点是什么?常识主义刑法观对于欧陆刑法学会给予特别关注,强调跨文化的刑法趋同性,肯定了通过刑法保护社会中通行的规范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7.
人们习惯于根据常识对世界上的人和事进行评析。常识常常与谬误联系在一起,经不起推敲和检验,其可靠性值得怀疑。在青年研究中,以常识为基础把握对象的现象并不鲜见。上海青年研究中心关于青年民生问题的系列研究显示,必须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开展严谨科学的调查研究,以事实材料为基础,进行深入研究,获得可信、可靠的结论,为青年学科的建立和发育打好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8.
常识、常理在司法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理解常识和常理,对司法裁判具有重大意义。常识和常理属于人们的的经验性知识,具有前理性、非系统性、经验性、大众性乃至客观性等特征。在司法中,常识和常理是法官认识案情、解释法律、展开逻辑推理的前提和基础。法官可以运用常识、常理认定案件事实,检验和校正法律推理。常识和常理还是法官进行法律论证的资源之一。但是,不能过于夸大常识和常理在司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方乐 《法律科学》2009,27(1):3-16
通过两个有关法官判决的司法文本的对比阅读,力求揭示“常识”这一知识形态自身内部结构因素的流变以及逻辑基础和知识谱系的转化,进而动态地展现其与司法知识之间的微观内在勾连;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在社会转型、权力分工以及司法知识形态的流变三者之间建立起一定意义的内在关联,进而揭示出当下中国司法知识专业化建设所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指出解决问题的可能的司法模式或司法改革道路。  相似文献   
4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战略部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魄,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观。即直面新常态,把握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标注新高度,开启制度现代化道路;回归新常识,厘清法治与人治的二元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