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691篇
中国共产党   518篇
中国政治   2259篇
政治理论   518篇
综合类   50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96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368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71.
伴随上海向国际性大城市发展的过程,刑事犯罪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上海刑事侦查工作必须正确认识特大型城市刑事犯罪特点,把握城市犯罪发展规律.公安刑侦部门应加快机制创新,构建现代刑侦警务工作机制和系统工程,进一步提高对城市犯罪的打控能力.  相似文献   
72.
城市应急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制的角度入手 ,分析了构建城市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并在上海、深圳、南宁三个城市应急管理状况的分析基础上 ,对我国现行城市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反思 ,提出了构建和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3.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了深刻吸取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特大井喷事故教训,进一步贯彻《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急联动,市政府决定,立即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摸清情况各区县(自治县、市)、各部门和企业要切实提高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性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有关安伞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切实掌握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生产情况,并逐个登记建档,务求做到情况清楚,监控措施明确,责任落实。  相似文献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已经2003年11月19日国务院第2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相似文献   
75.
76.
200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一个年头,新一届政府领导人情系百姓,亲民、务实、自信的形象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赞扬。 3月18日,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集体在人大代表们的掌声中  相似文献   
77.
美国公共危机应急机制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的公共危机应急体系及应对机制得到了全面加强,其主要框架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从纵向看,国家有联邦国土安全部,各州有灾害预防应对办公室,各郡(县)有应急通讯指挥中心;从横向操作层面看,又可分为包括911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在内的应急通讯指挥中心,独立的消防和紧急救助机 构,以及包括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救治中心等各类具体操作机构,从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应急指挥与操作体系.考察和借鉴美国公共危机指挥体系及应对机制,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示的:首先,建立协调一致、有序高效的指挥系统,这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重要基础;其次,加强快速应急机制建设,这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关键环节;最后,促使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参与,这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8.
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与建设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齐瑜 《中国减灾》2005,(3):34-36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近两年加快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步伐。居住在北京,当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什么地方应急避难最安全?离居住地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是哪个?本文为您揭示——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976年7月28日,北京地区受唐山7.8级地震的波及,部…  相似文献   
79.
论城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火灾、爆炸、中毒等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我国重大事故频繁发生且后果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国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不清,无法建立起有效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尤其是宏观监控管理的目标、对象不清,不知道事故预防需要“防什么”  相似文献   
80.
2005年6月25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遭受龙卷风灾害袭击,造成重大损失.严峻的灾情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蒋大国、省民政厅副厅长谢继伦、市委书记袁良宽、市长刘力等领导亲临灾区慰问灾民、察看灾情,指导救灾.蒋副省长在察看灾情后,当即决定拨付荆门市东宝区救灾应急资金100万元,市、区两级政府先期投入应急资金80万元,并随即启动了应急救灾预案.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努力,因灾受伤的群众全部康复,灾区的电力、交通、通讯等设施全部修复,灾民住房基本恢复,灾民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