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34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正>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男,51岁,农民。2月13日9时许牵自家耕牛到附近集市上卖,14时20分被人发现死于本村西南约2km的地里,尸体周围有大量牛蹄踩踏痕迹,并在尸体附近找到了耕牛。  相似文献   
72.
利用僵尸网络实施的DDOS攻击对我国互联网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海量僵尸程序会窃取用户计算机中的敏感信息,对个人信息安全也造成严重危害。研究表明,目前DDOS攻击的主要趋势是利用慢速攻击对互联网业务系统实施精准打击,利用物联网反射攻击对目标网络发起大流量冲击。在DDOS攻击检测方面,基于DNS流量的攻击检测技术可以全面刻画僵尸主机的分布状况,阻断僵尸主机与控制服务器的连接通道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检测技术,基于流量近源清洗和CDN加速的防御措施是现阶段最为有效的DDOS攻击流量分流化解机制。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数据包捕获的DGA算法破解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定位DGA算法核心代码,进而提高DGA算法的破解效率。  相似文献   
73.
一、基本案情2014年2月3日,被告人季某因赌博输钱想要翻本,便与被告人张某某商定用隐形眼镜、透视牌等工具在赌博中作弊。次日上午,被告人张某某购买了隐形眼镜、透视牌等作弊工具。2月5日,被告人季某联系被害人汪某等二人来到其丈人家中用扎金花的方法赌博,被告人朱某某参与赌博。赌博所使用的扑克牌系由被告人季某提供的透视牌。  相似文献   
74.
“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中国经济的发展抢走了其他国家工人的饭碗”,“中国即将崩溃”……最近,又一轮抹黑中国的风潮在西方世界刮起。  相似文献   
75.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的加大和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国际恐怖暴力组织将我国作为攻击目标的可能性加大.我们要以增强全民反恐防暴意识为基础,以全面提升科技反恐防暴能力为先导,以建立快速反应处置机制为手段,全面推进全民反恐防暴战略,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76.
黑客心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客是指手法巧妙、技术高明的电脑使用者或爱好者,以是否有利于网络安全为标准可分为两大类:即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和网络入侵者。本文以黑客的动机行为为主线来研究网络入侵者的心理特征。主要有:自我实现心理、好奇探秘心理、义愤抗议心理、贪财图利心理、报复怨恨心理、政治利益心理六种。  相似文献   
77.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主要的问题行为之一.本文从生物因素、认知水平、家庭因素、社会氛围、同伴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进行了探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有效的矫正教育技术:榜样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训练法、情绪宣泄法、行为塑造法.  相似文献   
78.
一、侦查取证中欺骗与引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按照龙宗智教授对侦查活动的划分,可分为回应型侦查与主动型侦查两种类型。前者是对犯罪的回应,即先有犯罪行为,后有侦查工作,这是犯罪侦查的主要方式;后者是针对正在进行或者将要实施的犯罪,采用监控以及诱导的方式进行的侦查活动,是犯罪侦查的特殊方式。在回应型侦查中,犯罪行为已经发生,欺骗与引诱以犯罪嫌疑人为对象,主要在讯问过程中实施。在主动型侦查中,带有欺骗与引诱性质的活动主要有两种,即诱惑侦查与卧底侦查。  相似文献   
79.
欺诈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广平 《河北法学》2003,21(2):41-44
我国法学界对“欺诈”一词的界定大都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相一致 ,这一界定是值得商榷的。最高人民法院只能就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 ,而无权对法律规定的含义本身作出解释 ;而且该司法解释实际上是对“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的解释 ;如果以最高人民法院的该司法解释作为“欺诈”的一般定义 ,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欺诈是指故意制造假相 ,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并可能使他人误解上当的行为。欺诈在主观方面必须有故意 ,在客观上只要有使他人上当受骗的可能性便可构成。  相似文献   
80.
王菁 《政府法制》2008,(23):27-27
是支付7.45美元的账单?还是去蹲监狱?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妇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