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李科 《人民公安》2013,(11):26-27
我们之间总是很轻易地伤害对方。三言两语就可以大拍桌子。几句话就可以甩门走人。歇斯底里吼得一栋楼都听得见。那一刻,哪有半点亲情。两个人全身每个细胞都是怒火。我时常想起这样的场景。想到爸爸曾带我去过离家不远的很多地方。小时候,他带我去乐山,因为门票贵,没有看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却以10块钱的价格请了个美女导游带我们看了新景点"东方佛都"。  相似文献   
92.
公共政策程序正义是一种拟制的不完善的程序正义,但是公共政策程序化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而且,公共政策程序还具有内在的正义,它与公民的自尊的实现有着内在一致性,它对后现代社会秩序具有极大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余年来,律师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如何健康发展,做好做大做强,值得深入思考。律师作为提供法律服务的特殊服务行业,具有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的特殊性。首先是政治属性。政治属性是律师性质的本质属性。律师制度是民主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文明的标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护生家庭经济收入及生活满意度对自尊的影响,为提高对新的学习情境的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尊量表、自编家庭经济收入问卷及大学生生活满意度问卷对59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家庭经济收入不同的护生的自尊、主客观满意度及满意度总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自尊与家庭经济收入、主客观满意度及满意度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回归结果与之一致。结论:在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经济收入、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对自尊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5.
●社会充满不公平现象。你先不要想去改造它,只能先适应它。 ●世界不会在意你的自尊,人们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没有成就以前,切勿过分强调自尊。  相似文献   
96.
马军 《传承》2008,(7):44-45
狄仁杰与娄师德同朝为相,共佐武则天,皆以大名传后世。所不同的是:前者被冠以"大唐名相"、"千古人杰"的美誉受到世世代代的称颂;而后者,则因了"唾面自干"这个成语成名并一直为后人非议和讥笑。  相似文献   
97.
和静钧 《南风窗》2008,(4):83-84
塞莱比丢掉国际刑警组织主席的官帽,是其良知与自尊促成了他的决定,而南非已经成型的良好官场文化则是稳固其良知和自尊不受扭曲的依靠。  相似文献   
98.
梅倩 《湖北社会科学》2002,42(10):95-96
青年一代是追求自我的一代,他们身上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特征。现代社会需要人们体现自我,尤其是需要青年的自我体现,但这种体现自我不是体现私我,不是过分自我中心,而是应该体现公我,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服务他人,并从中体现自我价值。根据现今青年自我体现的误区,应该醒示:第一,体现独立自尊的自我;第二,体现民主利他的自我;第三,体现服务性原则的自我。  相似文献   
99.
自尊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自尊有内在自尊和外在自尊之分,人的内在自尊是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实现的。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自我评价实质上主要是主体对自身的社会属性作价值判断。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重要手段,是主体不断获得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0.
墨帅 《法治研究》2006,(6):32-32
人总是爱面子的,说得动听点就是讲究自尊。当然,“玩”自尊也是需要一点技巧的。所谓自尊,端之高者可能会被称为拿架子;失之低者则可能丢尽颜面。就像宋丹丹演过的一个小品,里面有个老太太动辄因豆丁大点的事发脾气,以致大呼“伤自尊了”,这样的矫情自然令人捧腹。而在现实生活中,自尊成为一个变量,它可以是高贵的精神符号,也可以沦为随意贱卖的附属品。心理学认为自尊是一种精神需要,是人格的内核。维护自尊是人的本能和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