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1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医疗纠纷在我国一直是热点问题,《侵权责任法》并没有明确医疗损害鉴定制度,而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下发后各地制定的规定,使得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二元化局面更加混乱.研究如何完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美国家证人作证新模式与英、美国家宪法上的质证权存在一定冲突,但两者冲突逐渐协调和融合,证人作证新模式制度得以不断扩充和发展。我国正值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际,应针对证人出庭难、证人保护不力等刑事诉讼实际问题,借鉴英、美国家证人作证新模式制度,构建并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13.
在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的司法解释中,认定交通肇事罪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前置性条件。此做法未必妥当。认定交通肇事罪除了根据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责任划分外,还应当进行严格的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评价,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证据材料归入评价体系,并允许专家证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进行质证。被告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责任划分提出异议的,应当综合全案情况判断是否影响成立自首。  相似文献   
14.
正为改变鉴定结果质证实效不高的现状,新《刑事诉讼法》以"鉴定意见"取代"鉴定结论"的表述,并确立鉴定人出庭作证规则和专家辅助人制度。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新的质证规则,发现并解决可能面临的问题,值得研究。一、新《刑事诉讼法》对鉴定意见质证规则的修订(一)强调鉴定意见言辞证据属性司法鉴定结果是鉴定人的个人认识和判断,有一  相似文献   
15.
证人庭外的证言以及在法庭上陈述的非亲身经历的事实,通常不能作为法庭认定犯罪事实的依据.传闻证据规则的确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中最主要的是正当程序的理论.我国没有建立传闻证据规则,原因在于观念和机制两方面存在制约.应该在我国建构传闻证据规则,在不损害被告人质证权的前提下,设置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16.
鉴定结论的证据地位及其质证、认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定结论是证据的一种 ,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实践中在鉴定结论的性质、证据地位等问题上存在认识错误 ,应明确其性质及证据地位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有效的质证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件的分析,指出在刑事案件中对定罪量刑有显著影响而又未经质证的证据采纳后是否应该抗诉进行了分析。如果是对定罪量刑有显著影响的证据,且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免证事实,应当通过公诉机关质证,未经质证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质证是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就所提出的证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核实和对质的活动,是在审判方式改革后采用的审查核实证据资料的方式。质证是认定证据的前提,是证据制度和民事审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步骤,所有证据都必须经过当事人的质证才能由法院认证并进  相似文献   
20.
第25号 《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已经2008年6月6日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