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11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各国政治   807篇
工人农民   1302篇
世界政治   319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22篇
法律   16044篇
中国共产党   24607篇
中国政治   39642篇
政治理论   9666篇
综合类   13456篇
  2024年   156篇
  2023年   913篇
  2022年   796篇
  2021年   1110篇
  2020年   1379篇
  2019年   753篇
  2018年   444篇
  2017年   872篇
  2016年   1486篇
  2015年   2971篇
  2014年   9167篇
  2013年   9070篇
  2012年   11938篇
  2011年   12685篇
  2010年   9784篇
  2009年   9112篇
  2008年   8984篇
  2007年   7197篇
  2006年   6868篇
  2005年   4605篇
  2004年   2368篇
  2003年   2105篇
  2002年   2063篇
  2001年   1625篇
  2000年   1325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社会建设中,和谐是社会建设的精神与目标,民本是社会建设的基础,民生是社会建设的内容,礼用和贵是社会建设的途径。从现代中国与历史中国是一个整体的视角来看,这些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姜洪波 《奋斗》2006,(5):22-23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于民的行政工程,不仅是农民自身的事情,而且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更应动员一切社会力量上下联运,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共建合力。  相似文献   
993.
潘东升 《奋斗》2006,(9):57-5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西方一些思潮的涌人,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对传统的诚信美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损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994.
冯玉胜 《奋斗》2006,(2):50-50
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社区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社区工作已经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那么,作为森工企业,如何参与地方社区工作,在构建林区和谐社会中有所建树呢?  相似文献   
995.
侦查科学理论研究的三个重要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科学理论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该理论应该具有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证。该理论的研究对象应该被建构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此基础上,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逐步形成特色的研究方法体系。在研究对象的不同观察角度的基础上,侦查科学理论研究可以从宏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中观的侦查方法生产、应用现象两个向度进行研究。同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对于学科研究的反思是及其重要的学术活动,可单独作为一个向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关系新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齐文远  周详 《中国法学》2003,(1):122-129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理想的、应然的层面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是统一的。但是在现实层面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二者之间由于立法技术、语言的特性、人的认识能力、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等因素的影响而并非绝对一致 ,在现实的立法与司法中 ,或多或少会呈现出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对立状态和冲突。笔者在坚持通说基本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应通过在立法与司法两个过程运用“应罚”与“可罚”之社会危害性观念 ,在承认实然的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对立与冲突关系的前提下 ,努力追求二者的相互统一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997.
根据马克思·韦伯“理想类型”研究的理论,刑事政策可以划分为三种“理想类型”模式,即国家本位型、国家·社会双本位型、社会本位型。国家·社会双本位型刑事政策的思想基础来自于国家的理念,坚持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相统一,保障人权优先的原则。在“社会先于国家”的理念支配下,刑事政策构成的形式要素与实质要素在这种模式中呈现出不同的变项,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王京 《中国公证》2006,(7):24-26
公证制度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其存在和发展的法理基础最早来自于诉讼中的证据理论,此后,在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公证制度本身的发展中公证又拓展了更多的法律领域。公证权作为一种公权,被私法予以规范,体现了公法对私法的介入。  相似文献   
999.
《时事资料手册》2006,(2):37-38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理事会2月4日以27票支持、3票反对和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欧盟方面提出的一项决议案,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决议要求伊朗采取一系列重建国际社会信心的步骤,包括全面恢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重新考虑不要建造重水试验反应堆.尽早批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等。  相似文献   
1000.
通常,人们是依据其对生活阅历背景建构下的人性的把握,来对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做出判断的.但是,当个人秉持的价值取向与国家法确定的价值选择发生冲突的时候,参与法律生活的普通公民(更确切的说是法律主体)就容易因为遭遇人性不能解释的无知,而在盲目中受挫.对此能否在制度设计上给予救济呢?本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