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4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2982篇
中国共产党   473篇
中国政治   845篇
政治理论   215篇
综合类   12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444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16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包雯  王春香 《学习论坛》2006,22(6):72-75
刑法谦抑作为当代刑法的一项重要基本理念,已被各国刑法理论所承认,刑法谦抑亦应作为中国刑法改革的方向。应从构建符合刑法谦抑的犯罪体系、刑罚体系、行刑体系三个层次来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32.
在我国刑法学的研究中,全面构建刑法学的体系框架,即犯罪论和刑罚论是始终贯穿于研究领域的主线的。近年来,法学家们逐渐从理论基石的奠定向实践功用转化,以摆脱一些遭人指责的追求“阳春白雪”式的“玄”学之风,使实际功用的研究显得异常活跃起来。相继出现了“金融犯罪研究”  相似文献   
33.
赵秉志  Liao  Zhenyun 《中国法律》2006,(1):8-10,57-61
保护社会和保障人权是当代刑法的两大机能。保护机能强调的是刑法保护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免遭犯罪侵犯的作用;而保障机能则重在防止社会成员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人免遭国家刑罚权之不当行使的侵犯。而无论是保障机能还是保护机能,都蕴涵着保障公民人权的问题。应当充分肯定,中国1997年的新刑法典与此前的刑法规范相比已经较多地关注了刑法的人权保障问题,并在此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相似文献   
34.
文章对21世纪初中国未成年犯罪人员的犯罪目的及其相关性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认为中国未成年犯的犯罪目的的产生以及犯罪目的的倾向性特征,与未成年犯的性格、家庭经济生活水平、不良交友、不良行为习惯等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这些分析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剖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社区矫正是一种人道、有效、经济的罪犯处遇制度。对未成年犯适用社区矫正制度是现代刑事政策的重要趋势。从刑罚的教育性角度考察,监禁刑与罚金刑难以从根本上改造未成年犯的犯罪思想;从未成年人发展的角度看,在正常人生活的健康环境中进行改造,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增强重新做人的决心。我国应当建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设立专门的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组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未成年犯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36.
37.
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要求对轻罪宽缓处理,以促进犯罪人矫正和再社会化,增进社会和谐。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轻罪的处遇仍呈现"监禁化、刑罚化",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城乡二元制的社会现状,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处理措施对于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几无约束力。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更新执法理念,科学配置司法资源,健全和完善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诉讼机制,为司法机关实践宽缓的刑事司法政策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38.
祛魅与自足: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宪法学究其根本是为了适用宪法而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的宪法释义学。但是,由于宪法文本的不确定性,在宪法解释中纳入政治的考量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同样的宪法条款,在不同的政治理论引导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解释结果。考察政治理论对宪法解释的影响是一种社会科学对法学的逻辑自足的祛魅,是有价值的。但是,随意选择作为宪法解释“背景规范”的政治理论,会导致解释的恣意,损害法的安定性价值。所以,必须根植于本国的制宪历史、规范环境和宪法文本去容纳政治理论论证这种“外部论证”,消解其对宪法解释确定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39.
财产刑执行中的检察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部门往往只关注或研究一般自由刑的法律监督状况,而忽视了同样大量发生的财产刑执行、社区矫正、刑罚变更执行、死刑执行等刑罚执行情况的法律监督,使得这些执法情况一直游走在法律监督的边缘,甚至在很多地方成为法律监督的盲区。本专题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为出发点,结合我国法律规定的现状,对财产刑执行、社区矫正、刑罚变更执行及死刑执行等领域专门法律监督的不足以及如何完善提出了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40.
《法学》2007,(9)
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为了长期在中国工作和居留提出了移民申请。我国应该加强关于外籍人士移民中国或准许外籍劳工在中国合法工作的立法,设立合理有效的机构推动此项工作。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劳工移民成熟立法的研究有助于在中国建立适合国情的劳工许可证制度或劳工移民制度。美国以电子管理系统为基础的劳工移民审查制度很好地体现了美国移民法规的立法目的,即一方面鼓励吸收能对美国社会作出贡献的高技能外籍劳工,另一方面保护美国本国劳工免受因外籍劳工的准入而丢掉本来可以得到的工作机会。美国电子管理系统劳工移民审查制度良好的程序保障在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