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47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543篇
工人农民   371篇
世界政治   119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10篇
法律   4841篇
中国共产党   3993篇
中国政治   10107篇
政治理论   1583篇
综合类   3185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687篇
  2020年   808篇
  2019年   455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717篇
  2014年   2197篇
  2013年   2163篇
  2012年   2546篇
  2011年   2374篇
  2010年   2074篇
  2009年   1943篇
  2008年   2218篇
  2007年   1570篇
  2006年   1484篇
  2005年   1130篇
  2004年   1129篇
  2003年   717篇
  2002年   558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314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国家政治安全视角下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处于国家安全体系中的至高层次和根本地位。境外非政府组织作为在境外成立的非营利、非政府社会组织,选择在开放的中国开展活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境外非政府组织来华活动动机不纯,企图传播西方政治理念,开展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活动。新时期,防治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必须进一步完善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法律法规,把好"合法性准入"关,做好资金管控工作,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构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完整信息数据库和大数据预测预警分析平台,最终实现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规范化发展,确保国家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4.
15.
2021年1月25日至30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来自全区各地、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带着全区2500多万各族人民的重托出席盛会,共绘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会议审查批准了《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等各项报告,为我们明确了开局“十四五”、奋战“十四五”的任务书和施工图。会议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充分反映了全区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声,为进一步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本期《特别策划》聚焦自治区两会,为您解读两会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以高校微文化安全为主题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各高校已经开始抢占微文化这一意识形态建设的新阵地,微文化领域主流媒体得到当代大学生的信任,但同时还存在大学生微文化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微文化领域负面信息影响明显、高校微文化引领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增强大学生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加强大学生的微媒介素养,增强微文化安全意识;发挥微媒体的传播优势,强化高校教育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挥微媒体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徐勇 《中国保安》2020,(1):148-149
铜陵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武装押运大队驻工商银行中队2004年4月建队,共有保安员45人,其中党员8人,服务工行24个营业网点。队员们军事素质过硬,团队意识较强,政治立场坚定,用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各界赞誉。  相似文献   
19.
周亚敏 《当代亚太》2021,(5):105-135
全球气候善治作为一个全球性目标,是"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和约束条件.与此同时,由于自北向南的碳泄漏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碳中和进程决定了全球气候善治目标能否如期完成.《巴黎协定》开启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全球盘点的"混合多边主义"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多元行为体开展治理实验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制度框架.文章讨论了实现全球气候善治的核心理论要素及架构,归纳出后巴黎时代多元行为体基于不同认知开展的气候治理实验,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理念的转型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全球气候治理的意义.通过论证"一带一路"开展气候治理实验的条件及方向,探讨了"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机制与路径.文章认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需要在坚持发展导向的前提下,秉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索兼顾增长与减排的现实路径,实现削峰发展和早 日达峰,为全球碳中和进程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国际社会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化解国际权力政治对气候议题的牵制.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进入新一轮激荡与分化的百年大变局,全球治理自提出以来即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球治理的现实关照下,习近平提出的生命共同体、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关"共同体"重要论述形成了三位一体的理论构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在器物、制度、精神层面提供了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为世界百年变局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