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65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我国,能动司法与西方有所差别,其主要强调司法机关如何将法、情、理有机融合,慎重平衡各方主体利益。能动司法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司法公正,同时也是对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回应。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量刑建议,均为公诉工作发挥司法能动性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在公诉工作发挥司法能动性时,也存在办案检察官角色定位偏差等问题。要使公诉工作司法能动性得以有效发挥,上述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2.
Steven Tudor defends the mitigation of criminal sentences in cases in which offenders are genuinely remorseful for their crimes. More than this, he takes the principle that such remorse-based sentence reductions are appropriate to be a ‘well-settled legal principle’—so well settled, in fact, that ‘it is among those deep-seated commitments which can serve to test general theories as much as they are tested by them’. However, his account of why remorse should reduce punishment is strongly philosophical in character. He sets to one side the man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such reductions in the real world of criminal justice institutions so that he can focus on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 plausible account of sentencing can show that remorse should mitigate punishment. I contend that Tudor’s defense of such reductions is unpersuasive in certain respects. Yet even if it can be made more persuasive, I argue that the conditions that would have to be satisfied for remorse-based sentence reductions to be justifiably implemented are so many and various that they would likely exceed our abilities to responsibly grant them in real world legal contexts. I therefore claim that Tudor has failed to provide a defense of the ‘remorse principle’ that serves to explain or justify existing legal practices.
Richard L. LippkeEmail:
  相似文献   
23.
24.
尹田 《法律科学》2001,(4):21-29
物权请求权是否为脱离干债权的一类独立的请求权,取决于对有关利弊的实证分析而非逻辑推理.物权请求权应独立于债权体系,相应地,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有关规定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5.
司法实践中严重的量刑失衡问题引起我们对建立量刑程序的重视,而根据我国的法律制度和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是最佳选择。我国未来的量刑程序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案件分流制度,量刑程序诉讼构造,量刑说理及量刑评议。  相似文献   
26.
量刑与定罪有着不同的司法功能,在量刑阶段。寻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证明责任、证明标准以及证据规则等制度内容,是我国定罪量刑程序分离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司法改革大背景下,结合新《刑事诉讼法》增加“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基本要求、扩宽当事人参与法庭调查与辩论范围、建立量刑建议制度等内容,可以得出,在量刑阶段建立相对独立的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等制度,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应得的惩罚”的量刑原则主张刑罚的首要目的在于惩罚犯罪,实现刑罚的公正性、一致性,保护公民的安全。这种正视刑罚的惩罚功能、注重对社会和被害人保护的观念对于我国刑法理论界过分追求刑罚的功利主义,为刑罚加载诸多不能协调之目的,导致刑罚的本质功能不能很好实现的情形,应当是一种有益的反思。  相似文献   
28.
近些年来,随着司法活动中“重定罪、轻量刑”的审判程序弊端的不断显现,学者对大陆法系定罪量刑一体化的模式的反思也随之深入,而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成为我国审判程序改革的重要趋势。证据问题是量刑程序的一个重要方面。量刑程序中的证据问题主要包括证据的构成,证据所需要证明的事实,举证责任的分配以及证明标准等。  相似文献   
29.
代表属性通过代表的履职活动展现出来,通过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行职务时所提出的议案和建议的不同内容,可以揭示全国人大代表的现有结构、属性及履职效率之间的关系。从实践层面来看,为了进一步发挥人大制度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就必须结合代表应有的属性,通过制度创新来提升代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水平。惟其如此,才能逐步完善人大制度,更好地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原则。  相似文献   
30.
就目前中国的国情和司法现状而言,应当把死刑案件的改革集中在一审程序的加强和改造上,尤其是加强死刑量刑程序的规范化建设。应在我国死刑程序的审理中设立一个单独的量刑程序。重心在于解决选择合适的死刑量刑程序模式、提高证明标准、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引入量刑建议制度等方面的认识问题。构建我国死刑量刑程序的具体思路,应从量刑程序合议庭的组成、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间隔、量刑程序的自动启动、控辨双方就证据进行质证、以及量刑程序中的特殊调查取证权等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