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71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0篇
法律   104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139篇
综合类   14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建良 《桂海论丛》2003,19(4):47-49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 ,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也拉大了。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 ,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必须认真对待 ,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2.
区域发展差距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经济全球化既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加大了我国国内地区发展的差距。由于国际环境中存在分裂势力,经济全球化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统一带来威胁。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缩小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强化中央对边远民族地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欧盟与东盟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磨玉峰 《桂海论丛》2005,21(4):52-54
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欧盟和东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的区域组织。它们的发展不仅对本地区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较分析两大区域组织发展模式,有利于加深我国与它们的合作,推动各方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以开创“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价值整合作用越来越突出。文章以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为例,提出文化的整合功能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商品的附加值;挖掘人的经济品质;增加社会凝聚力;使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深深打上文化的印记。因此,文化与经济的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失衡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顽症,同样也是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难题。本次研究以台湾地区南北产业经济发展为例,打破以往的“单层面研究”,创新性地引入公共事务管理整合(PAM)架构,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实地调研、文献阅读等多种方式,层层抽丝剥茧,展开对台湾南北软环境、硬环境、自然资源(条件面)的差异性研究,进一步探析条件面上的差异对台湾南北部的民众、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在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个体与群体的兼顾联结(本质面)上的影响,以及对台湾南北经济、社会、政治等宏观影响(现象面)。研究发现,台湾南北产业经济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并非表面的政府与政策失灵,而是受民情文化(条件面)、公民认知(本质面)、社会政治(现象面)等深层次、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交流进入加速阶段的时代背景下,文章最后建设性地提出改善两岸关系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者首次提出了"亚洲协调"的概念,讨论了亚洲协调对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尽管最早的主要国家之间协调(concert of powers)的理论与实践是19世纪的、欧洲的,但是,关于主要国家之间协调(不仅是大国协调)的一般理论却同样可以运用在解决21世纪的亚洲(以及太平洋)的严峻安全挑战和困境上。这些挑战和困境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大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冲突。更重要的是,亚洲协调将注定会阻止战争、实现长期和平及维持本地区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亚洲协调明智地和有效地建立并运作起来,到2079年,亚洲以及太平洋将拥有一百年的和平,如同欧洲在1815-1914年拥有的百年和平。从1979年到现在,亚洲地区已经享受了接近四十年的和平。在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地区或者跨地区的论坛、会议、组织和制度等,反映了治理亚洲地区的权力转移的企图和努力;尽管这些安排相互重叠、尚未彼此兼容,甚至相互竞争,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未来亚洲协调的基础。虽然目前的地区安全治理仍然由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也不得不重视复杂的安全地区主义。有不少人建议美国应该以亚洲协调作为未来解决与中国关系的方案。中国已经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亚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已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回应美国的"转向亚洲"。中国在亚洲协调中的地位是中心的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17.
朱杰进  诺馥思 《外交评论》2020,(3):45-68,I0002,I0003
为什么在湄公河流域已经存在数十个国际合作机制的情况下,还要建立澜湄合作(LMC)这一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湄公河流域大国国际制度主导权竞争的宏观背景因素,而较少关注澜湄合作机制的新制度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即澜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究竟"新在何处"。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既有国际机制相比,澜湄合作机制具有两大新的制度特征:一是议题范围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区域经济合作议题外,还增加了区域安全合作以及水资源合作等新议题;二是集中程度更高,与之前合作机制主要由"职能部门引领"以及"借用"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国际秘书处的做法不同,澜湄合作机制采取了"领导人引领、各部门参与"的机制运行模式,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国际秘书处。通过运用国际制度理性设计的理论模型,本文考察了在湄公河流域国际合作中上游国家与下游国家之间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分配问题和执行问题,并以此解释了澜湄合作新制度特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吴婷  姚永鹏 《中国发展》2012,12(1):30-36
该文使用住房保障水平测算模型,通过估算西北各省经济适用房支出和廉租房支出,对西北五省住房保障水平进行测度。然后把西北各省住房保障水平与其年均GDP结合起来,用以考察各省的住房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分析找出经济实力相对较好、住房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这对推动西北各省科学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及合理安排住房保障财政支出结构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政治犯罪不引渡"是国际引渡的重要原则,但由于"政治犯罪"概念本身难以界定等原因,导致该原则的适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今国际司法协助中,政治犯罪不引渡不断受到限制,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例外",甚至已经有取消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在海峡两岸的区际刑事司法互助中,具体而言就是在逃犯移交---"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的遣返中,同样面临着是否适用"政治犯罪不移交"的问题。作为区际刑事司法互助,海峡两岸应当摒弃政治犯罪不移交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归纳美国州际契约的成功要点,得出府际博弈“达优解”几个要件,即博弈主体地位独立而平等、获取资源的机会均等,博弈规则具法律效力、信息沟通快速顺畅,重视长期利益和相对利益等,认为造成目前我国府际博弈现状与“达优解”状态之间的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传统的行政等级影响、获取资源的机会不公平,信息沟通机制滞后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