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2篇
法律   347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闫某驾驶本人的三轮农用运输车,行驶至一十字路口时,因遇红灯未及时停车与通过路口的行人唐某相撞,事故发生后闫某将肇事车辆留在现场,并  相似文献   
102.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案件、多起车辆共同构成的交通肇事案件及其他有明显争议的交通肇事案件,需要进行痕迹鉴定以明确责任和车辆,由于该类事故现场情况的复杂性、痕迹形成的动态性和瞬间性、制作样本的困难性等因素,给痕迹的鉴定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加强  相似文献   
103.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该解释同时指出“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4.
我国刑法规定直接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犯罪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文章通过介绍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劫持船只、汽车罪和交通肇事罪,就实践中如何认定危害交通安全的有关犯罪,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5.
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解为“逃逸过程中再生事故致人死亡”,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交通肇事后因不实施救助行为而过失地致人死亡”。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与处罚,不能不加区别地一律定交通肇事罪适用刑法第133条第3档法定刑,而应结合行为人的罪过性质和其他有关情节,根据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分别做出不同的定性和处罚。  相似文献   
106.
交通肇事罪已成为一种高发犯罪,其行为本身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已令人痛心,而逃逸行为更是为良知和法律所不能容忍。从逃逸行为被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到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逐渐细化,逃逸问题凸显其重要性。然而,由于立法技术的问题,司法解释规定逃逸的相关条款在实践应用中问题频出。所以,很有必要还原逃逸行为本来之面目,对逃逸行为进行细致研究和重新厘清。  相似文献   
107.
领导参考     
何耀伟 《新东方》2004,(6):62-63
安全事故考核将被列入北京市领导干部考评体系 资料来源《北京青年报》2004年年06月16日 北京市对安全生产进行指标控制管理。根据近日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达的2004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今年本市的安全生产死亡总人数控制指标为2123人。交通肇事死亡人数控制指标占了其中的八成多。 2004年度全市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共包括4大项内容:死亡总人数控制指标、交通肇事控制指标、火灾控制指标和生产安全控制指标。指标被分配到本市的各个区县。  相似文献   
108.
物证检验鉴定中的痕迹检验鉴定和尸体检验鉴定,不仅在一般刑事案件中应用广泛,而且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交通肇事案件,尤其是交通肇事逃逸或不确定驾驶员的案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在道路交通肇事案件的处理中为责任的划分和驾驶员的认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上,刑法理论及实务界存在着诸多分歧与争议.文章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解释论立场出发,对该规定可能的语义内涵和罪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情形的定罪量刑作出了分门别类的澄清.  相似文献   
110.
交通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 ,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故意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属于故意犯罪。而交通肇事是一种过失行为 ,因此 ,交通肇事逃逸罪与交通肇事罪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我国《刑法》第 1 33条将交通肇事逃逸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一种加重情节来对待 ,但文章认为 ,应对交通肇事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