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3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207篇
世界政治   5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8篇
法律   5632篇
中国共产党   3780篇
中国政治   6245篇
政治理论   2053篇
综合类   420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505篇
  2019年   326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519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2194篇
  2013年   2363篇
  2012年   2182篇
  2011年   2153篇
  2010年   2097篇
  2009年   1724篇
  2008年   1482篇
  2007年   1171篇
  2006年   917篇
  2005年   694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537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53.
54.
我国关于儿童个人信息的规定呈现松散立法的特点,《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未来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奠定了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则。实践中,儿童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年龄验证、监护人同意等操作存在诸多困难;知情同意原则的虚化使得儿童个人信息保护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细化并完善了保护儿童个人信息的实操性规范,但对于儿童年龄界定、监护人有效明示同意等需要进一步澄清和落实。  相似文献   
55.
56.
“套路贷”犯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行非法侵占他人财物之实的新型犯罪,具有犯罪意图的侵财性、犯罪手段的隐蔽性、犯罪团伙的组织性和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特征。我国对“套路贷”犯罪的立法规制,总体上契合惩处“套路贷”犯罪的情势与实际需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对“套路贷”犯罪的司法规制呈现民多刑少的格局,规制的主要罪名是诈骗罪、敲诈勒索罪,规制的核心标准是划清“套路贷”犯罪与高利贷、非法讨债行为的界限。改进“套路贷”犯罪的刑事规制,应确立“重重轻轻,以重为主”的刑事政策,在《刑法》中增设套路贷诈骗罪,健全“套路贷”案件的刑民衔接机制,探索“套路贷”犯罪案件专业化办理机制,积极推行“套路贷”犯罪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57.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国的学校均推迟开学,所有的学习培训一律转到线上平台进行。有人说,这是一次国内在线教育大爆发的机遇。但事实证明,许多传统学校的教师转型"网络主播"却纷纷失败;一些教育局在对接各初高中的网络课程平台时投入巨大,却状况百出;让孩子抱着Ipad上网课,就像安排孙悟空看守蟠桃园一样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58.
倪莞 《法庭内外》2020,(3):12-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知识付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线教育、网络课程一类的特殊商品也越来越普遍。而当前,为战胜疫情起见,学校延迟开学,各类教育机构纷纷推迟复工,许多家长将目光投向了在线教育,未复工复学的白领及高校学生也选择购买网络课程充实自己。当“教育服务”成为一种商品,其在丰富消费者选择、极大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纠纷和权益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确立了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构成"三要件",即网络散布谣言的客观行为、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后果和主观故意。司法实践中,有些法院秉持"秩序至上主义"的逻辑,存在对违法构成"三要件"的背离,在部分案件中对网络谣言和公共秩序的扩大解释构成对公民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面向未来,法院可通过对上述违法构成要件的合宪性解释,合理平衡公共秩序与言论自由价值的冲突。在客观行为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区分"公共言论"与"私人言论",涉及"公共言论"的网络谣言以"捏造或者歪曲事实"作为认定标准,涉及"私人言论"的网络谣言可扩大解释为包括"未经证实"的消息。在危害后果的司法认定方面,应将"公共秩序"解释为以"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为核心内容的现实公共场所秩序,并引入比例原则的审查。在主观故意的司法认定方面,对于涉及公共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采用"实质恶意"原则,即只有在行为人明知其将做出虚假言论或者对于信息的真假辨认存在严重的过错时,才能认定其为"故意";对于涉及私人言论的故意的认定,可参照刑法上"故意"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0.
“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是当下流行的网络用语,回到农村,有宅基地,咱可以盖一间大house!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大部分农民都在原有宅基地新建房屋,或加盖二层以上楼房,本来是件大喜事,但是如果在盖房过程中不注意,产生施工方案、房屋质量、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纠纷,也很闹心。那么,咱们都要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