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86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1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细察证据科学的国际发展状况,统计数字和统计理念似有大幅度席卷证据领域之势.然而,当前的众多法律工作者似乎尚未做好应对大数据时代洪流之势的准备.且不说形式多样的证据类型让其应接不暇,单是接受带有统计理念的的新型证据已让其望而却步.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法律工作者都如同专业技术人员一样,横扫多门类自然科学知识,深入掌握科学证据的理论细节;但是,贯穿于多种科学证据形式之间的通用证据理念与证据适用方法着实值得司法实践者去深入了解,统计学方法便是其中之一.潜藏于证据信息凝练过程中的多元统计分析,适用于证据评价过程中的似然率,以及根植于证据解释过程中的贝叶斯原理……这些看似遥远的统计学问题都已悄然降临至与法律实务相关科学证据报告之中,成为法律工作者必须跨越的阅读门槛.  相似文献   
72.
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社会群众普遍存在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的观念错位现象,利用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反复举报控告、甚至恶意举报控告等滥用权利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使有限地司法资源被恶意挤占,更影响和制约了民生检察服务热线服务保障民生功能的正常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群众维权意识重于守法意识,对司法机关缺乏信任,对反复、恶意举报缺乏有效制约、外部协调机制不健全,辖外事项处理难度大等原因造成.建议采取强化普法宣教,引导民众正确利用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建立健全热线事项协作处理机制,引入社会冲突终结机制等方式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3.
74.
王进喜 《中国司法》2011,(9):97-101
科学证据在诉讼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要关注点。科学证据不仅应当具有技术上的有效性,还应当具有技术实施程序上的适当性,即应当遵守适用有关原理或者技术应当遵守的程序,否则将影响证据的可采性。例如,DNA分型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执法领域的革命性变革。“除了细胞核DNA分析,还没有法庭科学方法被严格...  相似文献   
75.
王进喜 《证据科学》2011,19(4):470-479
在科学证言的采信上,法院从有效性的表象或者替代者角度制定了标准,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法院依赖于市场的外行人对专家的行当的普遍接受这一表象。依赖于表象既会使法院犯下假阴性的错误,也会使法院犯下假阳性的错误。在Daubert案中,法院抛弃老旧的Frye普遍接受表象.要求法官要进行认识论探究,以确定所提出的证言是否值得...  相似文献   
76.
梅森·拉德介绍他最近的论文说:尽管广泛的评论一直致力于推定这个主题,但在它们的运用应当如何得到规制的问题上仍未达成一致。1在这一点上,拉德院长无疑是正确的。2在民事诉讼3推定的性质及其适用规则的问题上,争论一直僵持不下,4而由这些争论所引发的混淆也未曾展现出缓和的迹象。詹姆斯.布拉德利.塞耶在将近一百年前就说过:在我们的案例中,无数主张都是以推定名义出现的,而且在种类上是那样不同且无可比性,在构思和表述上是那样的随意,完全缺乏缜密思考,根  相似文献   
77.
7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独立的证据规则,在西方法治国家的刑事诉讼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在我国,至今仍没有确定比较系统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于促进案件实体真实的发现,平衡实体和程序公正,保障人权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仍有一些缺憾和争议,应从操作规程和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9.
我昨天给大家概述了证据法的许多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构建一部理性证据法所需考虑和安置的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证据法、诉讼法与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对昨天简要触及的一些问题做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80.
法官直接认知是法官直接对本案适用的法律、相关待证事实无需当事人举证证明或者在当事人举证已经达至证明标准时,直接加以确认形成内心确信的情形。司法鉴定是请求专家对案件事实或者证据事实出具相关意见的一种辅助证明活动。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逃避法官直接认知而滥用司法鉴定的不良现象,应当在理论、立法和司法上准确理解法官直接认知和司法鉴定的功能与范围,二者不可简单替代,尤其不能以司法鉴定代替法官直接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