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1.
人是艺术的伟大创造者,艺术又创造了全新意义上的人;人是教育艺术的伟大创造者,教育艺术又增添了人的智慧,塑造了人的心灵。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言传身教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方法。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更要加强师德建设,重视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笔者认为,当今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言传,更要身教。而且,身教胜于言教。  相似文献   
92.
尹茂国 《学理论》2014,(33):264-265
在学分制大背景下,出于加强学生管理、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密切师生关系等,延边大学法学院自2011年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并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制度优先、推进有力、适时调整、宣传到位等实践经验,但也存在导师分配上民主原则贯彻不够、导师制缺乏学校制度层面的肯定、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落实不够、经验交流与意见征求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地调整,不断促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93.
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大量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要适应新形势,培养合格人才,就要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4.
《法律与生活》2021,(2):22-27
2020年12月,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华坪女高)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时代楷模”称号。作为华坪女高的创办人,张桂梅扎根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教书育人教育扶贫。在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以下简称华坪县)的20多年间,身患重病的她始终冲锋在教学一线,培养帮助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求知、求学,走出大山,实现了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初心和诺言。  相似文献   
95.
金泰玉 《学理论》2010,(13):203-203
经过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在新时期如何切实作好高等学校学风的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6.
袁汝婷  谢樱 《新湘评论》2014,(13):39-39
16年前,病魔摧垮了他的身体,此后,他只能终日在病床与轮椅上度过。他的人生,只有两种姿态:躺着,他仍是“中国金”;坐着,他仍是“轮椅教授”。金展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第二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相似文献   
97.
陆俊青 《公安教育》2009,(12):67-70
培养现代警务机制需要的合格警务人才,首先必须强化政治建警,坚持德育为先,切实打牢学员“忠诚为魂、纪律为纲、服务为本”的思想根基。德育工作的创新,在于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98.
《新长征》2009,(5):60-61
长春工业大学党委紧紧围绕教书育人根本任务,从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在全校大学生中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热潮。形成了“三个三”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9.
课堂上发生的寻常小事成为教师们的教研话题老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回答正确,老师给以肯定和鼓励,这些在日常教学中都是约定俗成、习以为常的。这些是不是就一定符合教学规律,是不是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些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0.
黄威廉 《台声》2008,(12):28-30
黄国华先生是近代最早来贵州工作的台湾籍人士,早在1918年11月便离开家乡台湾,第一次来到贵州。在贵州工作两年后,由于当时军阀混战,不得不逃离贵阳去了广州。1937年11月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攻占南京,黄国华又第二次来到贵州,长期在贵州教书育人,前后共约50年,直至1985年1月去世。先生一生为贵州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