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哲学中,对“怀疑”的认识论意义有不少论说,其中有持否定态度的“目的论”、“唯意志论”和持肯定态度的“手段论”。受“手段论”者的思想启发,我们认为,“怀疑”是一个既是否定,也是创新的认识范畴;“怀疑”的认识论意义在于,“怀疑”是人类认识在不断突破和创新前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不断逼近真理中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促使了哲学新范式的开创和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法律法规名称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法规的名称往往揭示了法律法规所要调整或规范的对象、主要范围或主要内容,故而至关重要,但目前鲜有学者对我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进行探讨。在权威机构颁布的法律法规英译本中,法律法规名称的翻译在术语、语法及句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中西方思维、文化及心理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表述上的不同。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观之,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需正确选用术语、注重译入语的语法和句法表述习惯,尤其是参照外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表达方式,方能最终实现我国法律法规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洋  李洋 《理论建设》2015,(2):17-20,106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彰显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飞跃。"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着深刻的哲学底蕴。从认识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对三大规律、三种意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从方法论角度看,"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既包罗万象,又重点突出,既注重整体规划,又牵住"牛鼻子";从目的论角度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核心指向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4.
韩竹林  王健 《学理论》2013,(9):173-174
翻译目的论从人类行为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图性,是一种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人类交际活动。以澳大利亚格兰·菲利普斯的诗歌译作为例,试析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探讨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刑罚的报应论在与预防目的论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即便在刑罚一体论的框架中也处于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认为报应等同报复,该理论内部无法统一,其假设前提存在缺陷。这是对报应论的误解。报应论作为刑罚本质理论,在刑罚体系中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法律解释是法解释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法律解释的目的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宪法解释与法律解释就其目的、原则和方法是统一的;美国的宪法解释有其独立的理论;我国的宪法解释相当薄弱,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存在理论,是对现代性社会发展和人存在处境的深刻反思.它以人存在的完善性与整体性为目标.扬弃了以"物的依赖"为核心的存在方式,强调只有以价值目的论与社会道义论为人生的二重伦理维度.才能实现存在方式的跃迁.  相似文献   
8.
对“对等”这一长期被作为一条理所当然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批评标准的范畴,德国译论家卡塔雷拉.莱斯首创的目的论对此进行了独特的界定。这一界定为翻译原则的建立和翻译批评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关系密切的人”的理解和界定应从字典释义及刑法学意义上入手,并注意把握几个疑难的问题。判定是否“关系密切的人”必须从形式上是否具有某种并非是松疏的联系,以及实质上是否存在某方面的共同利益并由此足以对国家工作人员产生影响或制约这两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原则是在反对中世纪宗教哲学上帝创世论中逐步确立起来的,理性原则、目的论原则是其基本特征。一些现代哲学家对此进行了评判,探讨其本真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