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395篇
世界政治   2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5篇
法律   1283篇
中国共产党   5592篇
中国政治   5643篇
政治理论   989篇
综合类   142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891篇
  2013年   1041篇
  2012年   1191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429篇
  2009年   1626篇
  2008年   1796篇
  2007年   1464篇
  2006年   1506篇
  2005年   749篇
  2004年   524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实》2021,(1):87-98
土地流转现象正普遍发生于当前乡村社会。受劳动能力分化和务工市场发展的影响,青壮年农民率先脱离农业生产,农民家庭农业劳动力出现断层,高龄老人不得不依靠流转的方式完成"土地—养老资源"的转换。而具有农业生产优势的中老年农民则在农业资本化、涉农政策的负外部性、土地细碎化的多重影响下,被迫逃离收益日渐减少的生产环节。由此,农民开始重新调整生计模式、土地预期和不同类型土地的使用方式,并形成了对稳定地租的强烈依赖。普遍发生的土地流转虽然是农民主体的自发性选择,但却包含着现今农业生产条件下"小农被迫终结"的必然性。因而,需要重新审视现今小农生产的外部环境,并对农业生产领域的相关政策作出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2.
3.
公共权力观念是政治观念的核心,农民政治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2000年和2017年两轮山东农村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新世纪以来的"社会政策下乡",农民的政治观念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由"社员意识"向"村民意识"的回归以后,正在由"村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型,主要表现为参与村庄选举的权利意识增强了、民主选举意愿超越了村庄"熟人社会"的界限、越来越关心国家政治、对公共权力的期望趋于理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评价更加积极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政治建设的制度设计应充分回应农民政治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城郊农民市民化“不可逆”的特点决定了其要达到“完全市民化”或者“深度市民化”的目标,融入城市社会文化系统中,需通过阶层流动来实现市民身份的彻底转变。为此,城郊农民要经历“城郊农民—准市民——市民”的阶段。依靠基础性制度保障与个体能力难以承担市民化的成本及市民化过程中的风险应对。针对此,城郊农民主动将市民化转化为家庭的整体性目标,在家庭伦理的支配下形成了整体性动员。通过家庭资源的积累、“精英化”培养的教育投入与本地“并家婚”婚姻实践等一系列“家庭策略”,来增强城市嵌入能力,降低市民化风险。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一个城乡双向"拉扯"的社会环境中,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两栖"性,这种内在的矛盾与冲突不仅阻碍了其自身发展,更引发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对此,城镇化建设必须要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利益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价值观的理性构建。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农民家庭的稳定与幸福对于城镇化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40多年来,城镇化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乡城流动过程中农民家庭发生异化,家庭成员或留或流,家庭处于离散状态。家庭离散虽然始于家庭,但要解决家庭离散问题,必须从制度入手,通过改变制度环境、实施制度关怀、实现多元合作治理,结束农民家庭的异态生存方式,给予其自由的迁移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农民家庭的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而且也能为实现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胡晗 《创造》2020,(2):36-41
农村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领域,农村土地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也是农村工作的重要步骤,农民对农村土地政策的认知是国家农村土地政策调整和完善的重要依据。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同心乡那柯里村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民族关系,农村土地政策的实施与全国土地政策实施情况基本一致,研究那柯里村农民对土地政策的认知现状、面临困境、提升途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共性问题的扩展情况。从整体主义的视角看,那柯里农户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土地政策十分关心,对土地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认知较为准确,对宅基地、耕地、产权等内容形成的观念基本正确,但是土地政策认知的主体存在差异,农户对各类土地政策的认知情况也不尽相同,导致差异和认知困境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地政策宣传不到位,土地规划利用不明确,当地缺乏主动性、农民缺乏参与感,农户土地观念与行为的不统一,面对农村土地政策落实与农民认知之间的张力问题,需要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8.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乡村治理依然是社会治理中的薄弱环节,治理主体边界模糊、治理环境复杂多样、治理资源供给匮乏等现实困境,要求进一步围绕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多种治理资源、深化基层创新性改革、再造乡村共同体等策略进行推进。以期实现农村秩序和谐稳定、农业稳固发展、农民主体价值彰显等基本目标,进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乡村治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人发[2019]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中央农办秘书局,部机关各司局、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近年来,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八大至2019年8月,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155万,减贫人数居全国第一,贫困发生率从26.8%下降到4.3%。塘约、大坝、娘娘山、岩博四个村是这一轮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通过调研发现,这四个村发生巨变的重要原因和经验在于:均有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且在书记带领下加速农民组织化发展,从而推动乡村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