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高压气体致肠道损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案例资料 张某,男,28岁,某纺织公司职工。2009年9月11日14时30分在车间弯腰维修机器时,本厂职工刘某用空气压缩机上连接的气线喷嘴朝其肛门部喷气(非紧密性接触),张某即刻出现腹痛,经卧床休息不能缓解。2009年9月12日12时查体见:痛苦表情,腹部饱满,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下腹部压痛,左腹明显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  相似文献   
2.
1案例1.1病历资料患者马某,女,44岁,主因双眼胀痛、视物不清约40d,于2001年4月8日就诊,诊断为:双侧颈动脉海绵窦瘘,双眼继发性青光眼。2001年4月17日在局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及左颈外动脉脑膜动脉瘘口栓塞术,术中进行肝素化处理;造影显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探讨其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作用。方法 5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DAI组,采用HE、Gless氏嗜银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不同时间(30min~7d)脑干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DIA大鼠脑干组织结构疏松、水肿,Gless氏嗜银染色可见轴索肿胀、扭曲、收缩球形成等改变,证明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成功;IL-1β和TNF-α在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脑干神经元内有低表达,而在DAI后30min~6h大鼠脑干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内表达迅速增加,于6h达高峰。结论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IL-1β和TNF-α蛋白在脑干内表达的增加,与轴索继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法医学本科生教育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法医学本科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核心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现行法医本科生培养模式为五年制,其中一、二、三年级学习基础医学课程,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等,四年级学习内、外、妇、儿等医学临床课程,并要进行3个月的临床实习;五年级开始法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习,包括法医病理学、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分析、法医物证学、法医临床学等,实习时间一般4~6个月。  相似文献   
5.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实施以来,在医疗事故的分级和赔偿方面,由于有了明确的可操作性规定,所以众多医疗纠纷得以顺利解决。但是,仍然有一些案件,由于医患双方各持己见,使纠纷久拖不决,其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责任程度的认定。医疗事故赔偿的计算方法是:(所有赔偿项目之和)乘以(赔偿比例)=应赔偿数额,在这个赔偿公式中“赔偿比例”是责任程度的代名词,即,责任程度的高低基本等同于赔偿比例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苏木素-碱性复红-苦味酸染色(HBFP染色)、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eidenhain染色在急性心肌梗死死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法医检案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BFP染色、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eidenhain染色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3种特染方法在大鼠心肌缺血15min时均可观察到阳性染色,且阳性染色面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扩大;②大鼠急性心肌缺血4h心脏标本在-20℃、4℃及室温条件下保存至14d,3种特染方法仍可见阳性着色,但变色酸2R-亮绿染色和HBFP染色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出现着色能力下降,阳性区域变小的趋势,Heidenhain染色效果最为稳定;③急性心肌梗死检案标本中,3种特染方法均可显示缺血心肌纤维,发病1h内死亡者Heidenhain染色优于另外两种染色。结论 3种特染均可客观的显示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理改变,其中Heidenhain染色更具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变化规律,为血栓致死的法医学案件中关于血栓形成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术后0 h、3 h、6 h、12 h、1 d、3 d、1周、2周、3周、4周组共10组,通过"狭窄法"建立大鼠静脉血栓模型,采用HE染色、Perls染色、Von Kossa染色观察血栓形成、机化和再通过程中含铁血黄素、钙盐的变化特点,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61、α-SMA、CD34的表达变化。结果术后3 h血小板黏附于裸露血管内膜,术后1 d血小板反复堆积形成血小板小梁,术后3 d管壁增生、成纤维细胞长入血栓内部、血栓机化,内皮细胞覆于血栓表面形成新的血管,血流重建再通。血栓形成3 h及血栓再形成时期(4周)CD61表达,并于血栓形成1 d达其峰值;血栓形成3 d含铁血黄素析出、α-SMA开始表达;血栓形成1周钙盐沉着、CD34阳性表达出现。结论含铁血黄素、钙盐、CD61、α-SMA和CD34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均出现时间依从性变化特点,有望为血栓致死的法医学案件关于血栓形成时间的推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实施以来 ,在医疗事故的分级和赔偿方面 ,由于有了明确的可操作性规定 ,所以众多医疗纠纷得以顺利解决。但是 ,仍然有一些案件 ,由于医患双方各持己见 ,使纠纷久拖不决 ,其争议的焦点主要是责任程度的认定。医疗事故赔偿的计算方法是 :(所有赔偿项目之和 )乘以 (赔偿比例 ) =应赔偿数额 ,在这个赔偿公式中“赔偿比例”是责任程度的代名词 ,即 ,责任程度的高低基本等同于赔偿比例的高低。但是在《条例》及其配套法规中 ,只有责任程度的原则性规定 ,而无具体的量化标准 ,原因是责任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
1案例资料案例1李某,男,28岁。某日自墙头跳落土质地面后死亡,墙头距地面高度3.75m。衣着检验:左裤腿中段后外侧有2.5cm呈“L”形的破口。尸表检验:左腰部、左膝关节前及右大腿外侧可见多处皮擦伤。解剖检验:颅骨未触及骨折;肋骨及肋软骨未见骨折;左侧胸腔内有大量血性液体和血凝块,约1600mL,  相似文献   
10.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女,36岁,某年8月1日在他人租住处“辟谷”(除饮水外不吃任何食物),于9月8日结束,持续39 d。王某结束“辟谷”后每日喝粥,至9月19日出现意识障碍,最终死亡。1.2法医学检验于死后第8天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164 cm,体质量50 kg(“辟谷”前约75 kg),体形消瘦,营养状态差,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