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刘宗 《人民政坛》2012,(1):16-1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行政强制法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备件和程序”.“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用法的形式规范行政强制权.体现了行政强制的“法定原则”。该法对进一步严格规范行政强制权、保护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权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坛刮起了“问责风暴”。官员问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规范和机制,因而还不能称作“官员问责制”。目前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问责主体和对象及范围不明确、问责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官员问责亟需制度安排:官员问责的制度安排包括基本制度规范的设计、组织实施体制与机制的配套和观念意识的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官员问责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规范和机制,因而还不能称作“官员问责制”。目前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问责主体和对象及范围不明确、问责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官员问责亟需制度安排;官员问责的制度安排包括基本制度规范的设计、组织实施体制与机制的配套和观念意识的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持有”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有”这一概念是持有型犯罪的核心 ,研究持有型犯罪 ,必须从研究持有的概念入手。虽然目前就持有型犯罪已经发表了不少成果 ,但学界一直缺乏对持有的概念这一基础性论题的研究 ,由此导致学界对持有型犯罪的理解出现了种种偏差。本文以探讨持有的概念为己任 ,认为从持有的属性、持有的性质、持有的对象、持有的形态、持有的心态这五个因素考虑 ,刑法上的持有是指违反刑法规定 ,故意对法定违禁品进行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支配、控制的行为。如此界定持有有其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实施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其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一要建立健全问责主体的有效问责体制,加强党内问责、人大代表问责及媒体问责;二要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问责程序,具体涉及到启动程序、调查处理程序、申诉复查程序及执行监督程序;三要建立健全官员问责监督制约体系,当前主要是完善党政信息公开机制,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四要建立健全问责官员进退机制,设立问责官员复出制度.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危机”治理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情危机”是新媒体时代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形式。“舆情危机”实质是政府公共关系危机,它指向的是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舆情危机”治理应遵循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对话沟通、信息及时公开、引领舆论导向等原则;政府“舆情危机”治理方式包括做好潜伏期的预防预警工作、突发期应急反应和干预工作、持续期舆情信息分析与研判、淡化期舆情信息跟踪和反馈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责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官员问责实践中所依据的法规多散见于各种政策文件中。其中既有党的条例,也有政府的法规;既有中央党政部门出台的,也有地方党政部门制定的。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规定对特大安全事故进行问责。2002年7月中央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于党政领导干部免职、辞职、降职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党在幼年时期对农民问题的重大认识和分岐刘宗从1919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是我们党的幼年时期。这一时期,党内的许多同志,从各个角度和方面探索了中国农民问题,但有不同的认识和主张。一、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农民问题上的重大错误认识和主张。陈独秀在...  相似文献   
9.
刘宗让 《唯实》2009,(1):8-11
目前我国官员问责实践中存在法规体系不健全、问责主体和对象及范围不明确、问责程序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亟需对官员问责作出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基本制度规范的设计、组织实施体制与机制的配套和观念意识的培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论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宗开 《前沿》2002,(1):60-63
证人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证人指一切向司法机关提供言词证据的人 ,包括知道案情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鉴定人、勘查检验人员以及案件当事人等。狭义的证人仅指知道案情的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广义的证人的概念 ,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狭义概念。我们国家属于大陆法系 ,也采用狭义概念 ,仅指亲身经历案情 ,知道案件事实的有关人员 ,不包括鉴定人员 ,以及案件当事人。民事诉讼法第 70条规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 ,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证人因各种原因了解、掌握案情 ,他们的陈述可以帮助法官了解案件的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