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生态环保:"以人为本"抑或"生态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红  刘文良 《求实》2007,(10):40-43
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为本",这已经成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建构生态话语需要明确的一个现实问题。"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人类中心主义",它坚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生态为本"的主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它的某些理论主张对于弥补"以人为本"的局限也有借鉴意义。以"生态为本"为内核的"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为旨归,"生态为本"为内核,是探讨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2.
刘文良 《前沿》2009,(11):118-122
人类的自然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考察和反思西方自然观念的发展旅程,探讨古希腊的"有机论"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现当代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和谐"论自然观的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突出特征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文良 《思想战线》2005,31(1):130-135
中国的文学批评要继续生存和发展,要在全球化时代中有所作为,就需要重树它的浩然之气。面对文坛大腕,不瞎捧;面对名利诱惑,不媚俗;面对"权威"的棒喝,不低头;面对西方强势话语,不盲从。批评家的这种刚正不阿的独立人格,是文学批评充溢浩然之气的前提;批评家丰厚扎实的学识素养和良好的理性思辨能力,是文学批评浩然之气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态与社会生态:生态批评不可忽视的维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危机不仅仅限于自然生态危机,还有社会生态危机以及精神生态危机。生态批评不单只是关注自然生态这一层面,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同样是生态批评必须关切的对象。生态批评应当与深层生态学改造生态价值观念的主张相呼应,引导人们回归"内部自然",由纯化"小宇宙"继而净化"大宇宙"。同时,生态批评还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生态,通过呼唤健康的社会生态推动良性的自然生态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张永红  刘文良 《求实》2001,(2):50-52
当前 ,人类社会正以超乎寻常的速度正式步入网络时代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特殊的生存环境为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正确把握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思想道德关系的前提下 ,实现网络的人文关怀 ,强化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是网络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文良 《思想战线》2014,(2):123-128
作为生态诗歌来说,对美丽自然的歌赞是其理所当然的要义,而通过"状丑抒怀"的方式达到独特的审美效果,更是当代生态诗歌的体裁优势。通过鞭笞人类的"生态丑行"而达到从反面褒扬"美"的功效,是中国生态诗歌比较擅长的"状丑"模式;基于生态整体主义理念,礼赞生态系统中的卑陋甚至有害事物的"状丑"诗在欧美较为常见,但在中国却甚为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生态诗歌的题材视野和主题深度。中国的生态诗歌在继续履行批判职能的同时,应该学会更多关注低等生命,关注益生态的"丑"事物。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保:“以人为本”抑或“生态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为本",这已经成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建构生态话语需要明确的一个现实问题。"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人类中心主义",它坚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生态为本"的主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它的某些理论主张对于弥补"以人为本"的局限也有借鉴意义。以"生态为本"为内核的"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为旨归,"生态为本"为内核,是探讨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湖湘文化是现代湘派服饰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源泉。特质文化熏染下设计师内在情感生命的呈现、特色浓郁的湖湘乡土艺术的因借、湖湘本土优质资源的精选等"生命基质",为湘派服饰的活力绽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湖湘服饰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特色意识不突出、市场竞争无序化等尴尬局面。走出困境,实现超越,这就需要我们从湖湘艺术和湖湘精神中充分汲取养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出一条服饰产业集群化、服饰品牌特色化、企业员工高素质化的发展之路,切实推动湘派服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文良 《思想战线》2013,39(3):66-73
我国生态文学日渐繁荣的表象背后潜伏着一些不利因素,无论是生态文学本身的内涵建设还是生态文学创作环境的营造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影响生态文学良性发展的弊病。中国生态文学要走出当前的困惑局面,一是要尊重文学规律,通过拓展生态视野、开放生态题材、深化文化批判、突出审美意识、强化文学意味等途径,加强生态文学的内涵建设;二是要加强外部引导,通过重视生态批评、加强理论指导、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出版平台、拓展宣传渠道等方式,优化生态文学的创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基于对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种追求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存智慧."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与西方现代生态伦理思想有着很多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